•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广告
  • 9:中国十大经济预测
  • 10:中国十大经济预测
  • 11:中国十大经济预测
  • 12:中国十大经济预测
  • 13:中国十大经济预测
  • 14:中国十大经济预测
  • 15:中国十大经济预测
  • 16:中国十大经济预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披露
  • A5:信息披露
  • A6:专栏
  • A7:广告
  • A9:书评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08展望
  • B2:08展望
  • B3:08展望
  • B5:08展望
  • B6:08展望
  • B7:08展望
  • B8:08展望
  •  
      2008 年 1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要闻
    黄金期货下周三上期所挂牌交易
    陈德铭
    出任商务部部长
    短期外债反弹 专家提示风险
    深市去年
    平均市盈率近70倍
    注资200亿美元 国开行获“新年礼包”
    个税起征点
    3月起上调至2000元
    马德伦
    升任人民银行副行长
    粮食制粉出口
    启动配额管理
    稳定粮价 原粮出口开征暂定关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短期外债反弹 专家提示风险
    2008年01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但有为
      短期外债反弹

      专家提示风险

      增长主要源自贸易信贷攀升,而这正是投机资金进入中国的“合法外衣”

      ⊙本报记者 但有为

      

      短期外债占比下降的现象没能持续。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简称外汇局)近日发布的最新外债数据,截至2007年9月末,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976.5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40.3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7.18%,较6月底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末,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848.6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6.40%。登记短期外债规模有较大幅度下降,短期外债占比也首次呈现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两个季度相比,三季度贸易信贷余额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在9月末3457.05亿美元外债余额中,贸易信贷余额约为1197亿美元,较6月末增加86亿美元。而去年上半年,贸易信贷余额比上年末仅增加71亿美元。

      此前,外汇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撰写的报告曾指出,短期外债增长主要来自于贸易信贷规模的攀升。而按照部分专家的说法,贸易信贷正是部分投机资金披“合法外衣”进入的平台,应完善贸易信贷管理,控制短期外债增长。

      按照国际标准,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安全比率为1:1,而截至去年9月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不足20%。因此,短期外债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中国资金管理网的王奇认为,短期外债具有“时间短”、“速度快”、“风险大”的特点,国际上短期外债占比公认的安全线为25%以下。尽管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但是“高处不胜寒”,仍处在高位的短期外债占比,其中潜藏的风险仍然不容小视。

      另有业内人士预计,考虑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以及中美利差逐步缩小提高借外债的积极性,加上人民币升值和国际热钱涌入等因素,下一阶段我国短期外债占比可能仍将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