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扬,商品在投资中的作用日趋突出。股票、债券等传统投资品种一般在通货膨胀中走势较弱,而商品却具有独特的抗通胀性,正是这种独特的投资属性使得商品投资逐渐成为当前全球通胀背景下的投资新宠。
一种商品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储藏性和与经济活动的相关性。
是否具有较好的储藏性是决定一种商品是否具有良好抗通胀性的主要因素。如果一种商品具有较好的储藏性,在通胀的时候对其储藏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一些储藏性较好的商品,如黄金、白银等贵金属,锌、铜、铝等工业金属和原油、天然气等能源品种,它们的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变动是正相关的。即这些商品的价格能够跟随物价水平的上涨(下降)而上涨(下降)。而不具良好储藏性的商品却与此正好相反。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就属于此类,从中长期来看,它们的价格与通货膨胀是负相关的。
另外一个影响商品抗通胀性的因素是这种商品的需求是否与经济活动正相关。在由于经济增长强劲导致的物价上涨中,那些随着经济的繁荣而需求不断增加的商品具有更好的抗通胀性,金属、能源等商品可以归为此类。而那些需求比较稳定,与经济周期相关性不大的商品,如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需求由于不能有效地跟随经济的繁荣而扩张,其抵抗通胀的效果较差。
总的来看,能源、工业金属和贵金属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而农产品不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根据对美国的相关研究,1990年至2001年间,能源价格与非预期通货膨胀的相关系数为0.34,工业金属为0.30,贵金属为0.34,而农产品却为-0.34。
在我国当前“高增长、高通胀”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商品较股票、债券等传统投资品种有其特有的优势。经济的高速增长必将进一步带动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也必将使得大宗商品“水涨船高”,使得其在通胀中较股票、债券有更好的表现。就目前我国的通胀压力来看,需求引致的通胀压力使得能源、贵金属和工业金属有较大的投资机会;而对于农产品,虽然其在中长期不具有抗通胀性,但在我国当前成本引致的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其在短期有较大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