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海外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人物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投资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4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陆蓉之:构想“动漫资本论”
    周铁海:从反讽到合作,艺术商业观的进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周铁海:从反讽到合作,艺术商业观的进化
    2008年0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周铁海
      “我把自己称作‘周铁海B股’。是的,我就把我自己比喻成一只潜力股,总有价格上扬的一天。”——周铁海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在路易威登北京新店的入口处,照例摆放着独一无二的路易威登(LV)古董旅行箱,所不同的是门口引人注目的艺术橱窗,摆放着的却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周铁海的两幅名画:《我的作品要用路易威登的包来装》和《中国又来了一个顾磊克》。由于LV第一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周铁海一夜之间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近日,有媒体以《奢侈品牌招手,中国艺术家折腰?》为题,就网民质疑艺术家周铁海为著名国际品牌LV做橱窗一事提出异议,引来舆论高度关注。

      “我的作品要拿着LV的包来装!”

      周铁海生于上海,41岁,1989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毕业。曾被“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誉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催化剂”。

      1997年,当时前卫的中国当代艺术曾引起西方世界的国际策展人与收藏家的浓厚兴趣,不少打着“专家”头衔的海外策展人纷纷前往中国考察。他们像传教士一样,一度引起当时还处在半地下状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趋之若鹜。这种不对等的“国际交流”,成为了周铁海表达反讽的最佳题材,其中就包括《中国又来了一个顾磊克》。

      “1997 年,法国的中国艺术研究者顾磊克来到中国,我觉得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他相当于一个赤脚医生,到边远的地区来布道行医,等于说是推着药箱来给当时的中国当代艺术作诊断。”在该作品中,顾磊克手推LV的旅行包风尘仆仆来到中国。当时,曾有外国记者问周铁海,“你认为你的作品价值几何?”周铁海脱口而出:“我的作品要拿着LV的包来装!”

      正是因为这句话,十年后,LV公司让周铁海用橱窗演绎这段故事。周铁海同意了这次的合作,恰恰暗合了他当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远见:中国当代艺术的初创阶段虽然得像“看医生”那样必须让外国人搭脉,但不出十年就有了和西方艺术平起平坐的地位。

      如何理解“观念艺术”?

      周铁海以“不动笔的画家”而著名,可谓纯粹的“观念艺术”。但是,周铁海的远见,虽然得益于他对艺术的自信,也和他的国际观分不开。他清楚地意识到,在西方文化为主流的今天,文化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因此,他创作了“骆驼系列”,让“骆驼”这个“他者”走进西方美术史的经典画面,走进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的各个经典场面。“虽然我们处在全球化时代,虽然中国正在崛起,但可以预料,在相当长的阶段中还会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他者’与另类,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交融中伴随着冲撞、摩擦的痛苦的过程。”这就是贯穿周铁海作品的主线。

      但是,周铁海并不认为西方的文明天生比中国的优秀。“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东西,只要有利于中国文化的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都应该去拿来、去思考、去表现。”因此他认为,“中国人也可以按质论价使用LV,既没必要对其顶礼膜拜,也没有必要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当然,更没有必要对和LV合作的机会避之不及。”

      艺术家的商业观

      “顶级的奢华品牌也是艺术品。为什么不合作?艺术家和商业不应该是隔离的。”面对网络质疑,周铁海这样回应。“以前,我在上海的时候,曾经用电脑作出世界上最著名杂志封面,艺术杂志、生活杂志、新闻杂志等,我将自己做成封面人物,而且根据杂志的不同来改变我的身份。如艺术杂志,我会将自己设计成艺术家,在新闻杂志里我有可能就是个商业领袖。这多有趣!事实上,我和路易威登的这次合作,又激发了我新的灵感。”

      在周铁海看来,从长远来看,国际品牌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是中国艺术界的“利好”消息。他认为,从“中国制造”起步,到当代艺术受到国际瞩目,以至世界名牌与艺术家合作,这些都意味着在全球商品生产的产业链中,中国人开始进入创意的前端,尽管这还只是局部、个别的现象。

      “LV与中国艺术家合作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利用周铁海的故事,实现其品牌的本土化、艺术化,便于争夺中国市场。”一位资深策展人指出。不过对中国艺术家来说,未来要面对的另外一大问题是,如何把握艺术的商业观?“艺术家首先要忠于自己的艺术原则和艺术独立。”周铁海认为,除此之外未来并不排斥与顶级品牌再合作的机会。“我把自己称作‘周铁海B股’。是的,我就把我自己比喻成一只潜力股,总有价格上扬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