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3年中国汽车工业正式起步,到1992年实现第一个百万辆,我们整整走了40年。从1992年的100万辆到2000年的200万辆,我们走了8年。但2002年以后,每个百万辆的突破基本上只需要一年的时间。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00万辆;2007年突破850万辆。那么,2008年的高点在哪里?是1000万辆,还是950万辆?没有人知道亢奋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接下来还会呈现怎样的惊喜!
2008年,中国汽车业仍然将踏着牛步前行。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升值,令中国人的腰包鼓了起来,钱从银行迅速流向投资和消费领域,汽车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品之一。与以往不同,汽车不再是有钱阶层的专利品,它变成了中青年一代通吃的青睐品:中年一代开始步入换车时代,将小车换成大车、将经济型轿车换成中高档车甚至豪华车;注重享受的新新一代也争相挤入汽车消费大军。
从国际形势看,中国正面临一个历史机遇。原油价格的高涨打压了欧美汽车工业的势头,节能的经济性轿车在全世界走俏。与占据经济性轿车市场的日韩汽车企业相比,中国车企的比较优势脱颖而出。50余年的汽车产业功底锻造了出色的制造能力,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为低价奠定了基础。如果中国汽车业能凭借较为稳定的性能、低于韩系车20%的价格进军海外,那么,我们将得到怎样丰厚的回报?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却会是曲折的。2008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高悬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头顶。
第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是2008年燃油税是否会出台。在多个场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都曾表示,将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财税政策,加快完善并适时出台燃油税。更有人称,燃油税、油价与国际接轨二者必见其一。无论哪一个,都会大大提高中国汽车消费者的使用成本。直接受到打击的将是目前最热门的细分市场——售价10万元至20万元间的中档轿车,而那些被冷落的小型车或许能借机重振旗鼓。
第二个不确定性因素是知识产权纠纷、反倾销和非贸易壁垒。当产能明显过剩的中国汽车业将目光投向海外汽车市场后,我们将看到更多的产业纠纷——从令人难堪的汽车碰撞评级,到海外知识产权诉讼,甚至包括零部件反倾销。中国汽车业该拿起怎样的武器去回避、迎击这些“明枪暗箭”呢?
或许与销量达到1000万辆相比,中国汽车业的内功修炼更为重要。我们可能还需要爬更多的坡,还需要走更多的迂回,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屹立在汽车强国之林。届时,中国汽车业才能骄傲地挺起胸膛说:我们不再仅仅是世界汽车消费市场!庆幸的是,在民族汽车企业、大型汽车集团相继进行自主开发、有规划地进行海内外布局后,这一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