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海外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人物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投资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版:公司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版:公司封面
    迪马股份公布股权激励计划
    中航有限首度表态欲提收购东航新方案
    苏泊尔复牌大涨 基金乘势集体套现
    两公司
    定向增发上会
    富龙热电获8440万财政补贴
    招商地产
    卖ST国农获益3476万
    中铁建设拟3月沪港两地IPO融资250亿
    龙元建设
    中标2.88亿元工程
    误导预期 上市公司“无为期”玩变脸
    沪市三公司发布业绩预告
    ST东源参股公司
    土地收回获逾8亿元补偿
    国航间接收购
    国货航25%股权
    多家公司斥巨资各处拿地
    中联重科分公司
    增值税可先征后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误导预期 上市公司“无为期”玩变脸
    2008年0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彭友
      ⊙本报记者 彭友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治理意识和水准都得到大大提升。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少数上市公司却在承诺不予披露敏感信息的期限内,停牌讨论重大事项,严重误导了投资者的预期。

      这样的事件中,M公司几经反复,表现得最为明显。2007年12月3日,M公司披露,公司在向控股股东及实质控制人书面函证后得知,到目前为止并在预见的两周之内,公司控股股东及实质控制人均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影响股价敏感信息。但是,仅仅几天之后的12月6日开始,M公司又先后两次停牌讨论重大事项,且均告无实质性进展而复牌。

      实际上,像M公司这样失信于投资者的公司,并非仅此一家。

      2007年9月19日,W公司宣布与山西两家煤炭类企业就有关资产置换、定向增发等重大事宜进行商谈和沟通,W公司因此由经营医疗器械的公司转型为资源类公司。然而,W公司第一大股东于2007年3月19日声明:无在未来12个月内改变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或对其主营业务做出任何重大调整的计划,无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

      另一些上市公司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给投资者造成了错觉。例如J公司大股东承诺在三个月内不讨论重大事项,实际上两个月不到就宣布要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同样,L公司承诺三个月不涉及整体上市事宜,实际仅一个月就停牌讨论该事项。

      对于上述公司及大股东的失信行为,监管部门已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而且对提交的申请予以了否决。除了叫停“无为期”的变脸行为外,对于部分公司的践诺行为,监管部门还作出了相应的处罚。

      比如,Q公司因与工商银行协商的贷款偿还问题的信息披露前后矛盾,严重误导了投资者。为此,上证所公开谴责了Q公司及董事。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必须适应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提高透明度,提升公司治理的意识和水准,才能推动市场良性发展。如果公司自身不过硬,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速度,最终将会动摇整个市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