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馒头有国家标准了,今后对照它才能知道什么叫馒头。从1月1日起,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据报道,该国家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为原料生产的商品馒头,但像荞麦等杂粮类馒头就不在标准内。标准要求馒头形态完整和美观,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没有褶皱、斑点,气味有小麦香;馒头的体积不能太小,1克面粉体积最低限度必须超过1.7毫升,小于这个体积的馒头就不合格。
这一标准一经媒体披露即引发反响。有人质疑道:难道方的馒头就不能叫馒头了?用荞麦等杂粮做的馒头难道就不能称为馒头吗?那改叫什么合适呢?很显然,所谓馒头标准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经验、生活习惯大相径庭,也缺乏基本的可操作性,甚至缺少可参照性。那么,这样的标准还有什么价值?
原来,这一国家标准其实是出于企业之手。牵头起草馒头国标的河南省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馒头国家标准是目前为止面制食品中惟一一个国家标准,已经制订了两年多,最终才出台。
国家标准出于企业在我国是改革的结果。在商界流行着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可见标准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一些标准老化问题非常突出,我国现有的2.1万个国家标准平均标龄为10.2年,而国际标准的平均标龄只有3.5年,而且目前有9500个老龄国家标准不能用了。国家标准老化不仅不利于中国企业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而且不利于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由于中国洗衣机噪音标准的老化,与国际同类标准差距较大,导致中国市场近20%洗衣机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国家标准委知耻而后勇,立志争取用3年时间解决我国标准老化的问题,争取到201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推出了标准化自主创新12项新举措,其中,就包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新机制”。
但是,国家标准改变老化顽疾一旦急功近利就可能陷入另一个困局。因为企业本身带有天然的逐利性,哪个企业主导标准不向有利于自身的方面发展?有的企业甚至干脆为自己量身定做,这样,就很容易对其他企业构成不公平竞争。诚如牵头起草馒头国标的河南那家企业负责人所说:馒头的国家标准出台后,大的正规公司产品将更多地占领市场,而一些小作坊的生存空间将会被压缩。
如此一来,国家标准就可能成为一些企业对另一部分企业制造不公平竞争的工具,这不仅可能降低市场的固有效率,为垄断创造条件,也违背了国家标准制定的初衷。
国家标准企业并非不能参与,关键是要有一个机制,能够使企业制定出来的标准符合公平竞争、提升效率的需要。
其实,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早已有之。在美国,著名的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在制定标准时就鼓励企业参与,但其标准的制定遵循自愿、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的原则。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有关单位负责草拟,邀请专家或专业团体投票,将结果报标准评审会审议批准;二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中的技术委员会和其他机构组织的委员会的代表拟订标准草案,全体委员投票表决,最后由标准评审会审核批准;三是从各专业学会、协会团体制订的标准中,将其较成熟的,而且对于全国普遍具有重要意义者,经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中的各技术委员会审核后,提升为国家标准并冠以相关标准代号及分类号。
而我国的国家标准在由企业制定过程中,甚至草拟出来之后,未像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做的那样,根据公开、透明原则进行协商,从而,闹出了方馒头不是馒头的笑话。
(作者系《绍兴教育》主编,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