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位分析人士昨天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化工品此轮涨价潮总体上是原材料价格“通胀”向下游传递的一个信号,其中也有国际油价飙升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对此,必须深入分析成因,并将不同化工品的情况加以区别,由此才可理性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化工品的价格走势。
⊙本报记者 陈其珏
现象:各类化工品一片“涨”声
化工品的“涨”声首先在基础化工领域响起。
来自中国化工信息网的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国内各大纯碱厂商都迎来“下游取货积极、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中,唐山三友因货源紧张,轻质碱出厂价到年底已涨至1800元/吨,重质碱出厂价格则达1850元/吨。山东海化尽管一直满负荷开工,却仍感供应紧张,其轻质碱出厂价到年底时为1800元/吨,重质碱出厂价为1950元/吨,均比年初大幅上涨。至于青岛碱业的纯碱价格则在元旦节后数天内又继续飙升,总体上涨了约180元/吨。目前,该公司轻质碱送到价格达1950元/吨,重质碱送到价达2010元/吨,公司已不再接新的订单。
而在农药品种领域,风头最劲的当属草甘膦。在国际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催动下,草甘膦价格一路从年初的不到3万元/吨攀升到目前的5万元/吨以上。与此同时,其还带领原料甘氨酸价格上扬,后者从1.4万元/吨一路上涨到2万元/吨。
此外,一度被遏制的化肥涨价风自2007年下半年又重新刮起。统计显示,去年11月下旬,尿素出厂价从月初的1600元/吨左右迅速涨到了1900元/吨,平均每星期涨100元;国产磷酸二铵出厂价高达3200元/吨,比月初的2700元增长了500元;磷酸一铵出厂价达到了3100元,比月初上涨500元;而这两年一直稳定在1700元至1800元的国产复合肥价格也上涨到2550元;氯化钾价格已普遍达到2800元以上,比月初上涨300元以上。
数据同时显示,与2003年同期相比,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除尿素以外其他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1000元/吨,这意味着每袋化肥价格上涨幅度超过50元。
成因:成本推动与国际市场带动
“总体上,本轮化工品价格大涨是原材料价格‘通胀’传导至下游的一个表现。具体分析,部分化工品种的涨价是受到国际油价的驱动,此外也有环保法规、供需失衡等方面的原因。”国都证券石化分析师贺炜昨天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指出,对不同的化工品涨价必须区别分析。以氮肥为例,这类大宗商品之所以涨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海运费上涨的影响,而海运费上涨既和国际油价有关、同时也和船只数量相关。
而中金公司分析师时雪松则认为,化肥涨价的背后还有全球生物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能源作物的大量种植造成全球化肥供应紧张的因素。
“对纯碱而言,它的涨价主要是下游需求增大的结果。由于玻璃、氧化铝等产量持续激增,而纯碱的产能扩充速度没有跟上,导致供需脱节后价格上扬。”贺炜分析说。
据悉,去年以来,纯碱的主要下游行业都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至10月份,平板玻璃增长14.6%,日用玻璃增长26.8%,氧化铝产量增长49.7%,化学农药行业增长22.2%,合成洗涤剂增长11.5%,而纯碱产量1至10月份的增长率仅为11.0%,明显低于下游行业的增长速度。
至于此轮化工品涨价潮中最引人注目的草甘膦,在贺炜看来和国外的环保立法有关。由于环保新规,美国一家主要的草甘膦生产商孟山都公司不再扩大其草甘膦产能,转向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采购,结果带动国内草甘膦价格飙升。
作为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美国孟山都公司的生产能力约20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20%左右。
趋势:短期现象还是长期景气?
“据我所知,当前国内纯碱行业的在建产能规模很大,近期的价格上涨可能只是阶段性行为。”贺炜说。
安信证券一位分析师则认为,到今年年底前,纯碱产能的投放速度将低于需求增长,供不应求的形势显然会继续维持。“因此,我们判断纯碱价格有可能跃上新的台阶,带动纯碱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在化肥领域,贺炜认为很大程度上其价格走势将受到国家政策的左右。一旦政府进一步提高出口关税,将一举遏制此前近乎疯狂的化肥出口,同时有助于打压价格。在他看来,近期尿素的价格上涨同样是短期行为,不会持久。
“我们判断,全球钾肥和磷肥价格将继续上涨,而氮肥价格将随能源价格波动。”时雪松则表示,考虑到国内尿素在去年四季度大规模出口和最近出口关税上调,氮肥价格将先高后低,而磷肥价格则会继续受成本推动上涨,硫酸和磷矿优势型企业将从中受益。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氮肥产能已出现过剩,行业将步入下行通道,投资前景较差。而磷肥行业的生产向资源性企业集中,建议投资者以资源型企业为主。至于钾肥行业由于国内需求仍有70%以上依赖进口,国内价格很大程度上仍由进口钾肥价格走势决定。虽然盐湖钾肥、中信国安和罗布泊钾肥公司不断扩建投资,但短期内产能仍将严重不足,而今年进口钾肥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国内钾肥价格依然有上升空间。
至于草甘膦的前景,贺炜认为,该行业的进入门槛显然不算高,投产周期又比较短,因此随着国内大量草甘膦项目的投产,该产品的价格有望逐步回归理性。“这和TDI的情形很类似。之前,TDI的价格一度从28000元涨到56000元,但随着产能跟上,价格几乎一直在下跌。”
长江证券一位分析师则表示,虽然国内草甘膦的新增产能将于明后年陆续投产,明年下半年开始其价格将有一定的向下压力,但由于国际需求快速增长的刚性支撑,以及国内环保压力的加大,草甘膦的价格也会得到高位支撑,今年回落的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