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日揭晓。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闵恩泽院士和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获此殊荣,并分别获得500万元的高额奖金。
闵恩泽院士1924年2月出生,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闵恩泽为开发从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的绿色化学技术做了诸多基础性工作,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将继续在绿色化学和生物质能源化工领域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我国化学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闵恩泽在获奖后说。
吴征镒院士1916年6月出生,著名植物学家,是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
吴征镒提出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议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前瞻性的部署。
除了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也同时揭晓。8日颁发的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总数达到90项,突出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在逐步增强。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是反映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今年这两个重要奖项的获奖项目总数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说明近年来我国的科学理论、技术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原始性创新成果数量不断增加。”国家科技奖励办副主任胡晓军说。
据介绍,国家科技奖励在推荐和评审中,也通过调整推荐指标和奖励指标等措施,进一步突出了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推动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今年多个获奖项目在原始性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取得了被国际公认的领先科研成果。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项目“热河脊椎动物群的研究”,科学家通过近10年的工作,在鸟类及其飞行和羽毛的起源,恐龙、翼龙、早期鸟类、哺乳类和两栖类的进化,地层学以及热河生物群的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原创性成果,发表相关的SCI论文78篇。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其研发的多项技术国外均未掌握,装置的准确度为世界第一,比国外最好的同类装置高10倍以上。
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重视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的核心技术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9项通用项目共获得发明专利236项。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超细橡胶颗粒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一个项目就获得发明专利23项。
8日揭晓的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录上,3名普通工人和农民榜上有名——来自沈鼓集团的工人杨建华,上海宝钢的工人王军和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农民发明家王子纯三人,分别摘得了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