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与金融变革
2008年0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勇 陈羽)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金融渐成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之关键词,金融领域的竞争正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纵观近代以降大国兴衰,金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往往是提升一国金融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战略。
金融,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血脉,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运用金融资本实现资源配置是有效配置资源的高级形式。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谁拥有这种控制力,谁就拥有了国际市场上资源和商品的定价权。
然而,我国缺乏国际定价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缺乏有效手段控制金融资本,难以形成强大的金融资本合力,在高端领域展开国际资源的竞争。
“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需要发达和国际化的金融业的支持,中国从发展中的大国走向强国,需要金融话语权的砝码。在经济开放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迅速提高国家经济和金融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金融竞争,已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国家战略选择。而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
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遇,也必将在全球的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承担相应责任。比如,人民币汇率问题。“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既然是必由之路,那么,逐渐摆脱美元的比价影响,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之一也只是时间问题。种种挑战,种种机遇,都迫切需要中国拥有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体系的国际金融中心。
但是,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路怎么走?全球各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我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又在哪里,该如何取长补短呢?千头万绪,问题很多。为此,本报“金融圆桌”将组织权威专家、政府官员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话题进行长期地争论与思辨、探讨与解读,将他们智慧的火花精彩呈现。
本期“金融圆桌”即一个开始。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于勇 陈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