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基金产品、债券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2007年,各路理财产品和理财的概念充斥着市场。然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直到目前仍未有见底的迹象。多少受此牵连的A股市场,也在2007年的最后两个月经历了从6100点到4800的深幅调整。在“打新”遭遇证监会变革发行机制、开放式基金难敌赎回压力等等不确定因素下,就连最资深的理财产品研发人员也不得不承认,对2008年理财热点的把握将是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共推出近3000个(款)理财产品。推出新品的速度几乎以日均10只计,仅从数量比较来看增幅超过50%。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新增602款,同比增幅高达175%。基金资产规模从2006年年末的8565亿直线上升至3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业一举超越保险业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不难发现,2007年理财市场供需双向火爆与资本市场走强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不仅偏股型基金占据市场主流,人民币理财产品选择与股市挂钩,投连险更是咸鱼翻身受市场追捧,“打新股”当仁不让成了2007年最具吸引力的理财名词。
然而,在理性回归与危机心理的双重作用下,投资者的信心在指数的多轮震荡中被逐渐稀释。尤其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多家世界知名投行出现亏损并连带高管下课。至今未有机构立言,次贷危机的后遗症已然消退或是何时将真正见底。相比之下,国内资本市场虽然尚未成熟,但也不失为避险投资的可选场所。
业内资深分析人士纷纷揣测:无论是从国内因素预判还是外部环境压力来看,2008年的国内资本市场料难再现此前两年的单边上扬态势。但依托于国内经济高增长仍在继续,将有更多投资者看好国内市场。经历了反复调整后的投资者心理将出现风险偏好的转变,中度风险的理财产品或许更受欢迎,这样的判断悄然向我们展现2008年理财市场的投资路径。
从风险偏好来看理财产品,基本是按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依次递减。在理财产品种类逐渐丰富的过程中,2008年初的基金产品从偏股型转向了债券型,银行理财产品由保本型转而关注非保本非固定收益类产品。
有银行业理财分析人士指出,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投资者对风险的判断和承受能力。相比之下,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过于保守。“但从2007年的情况可以看出,银行越来越多的在关注投资期限较短、风险收益偏高的产品,这在2008年仍会是一大趋势”。
历数各类投资渠道,人民币汇率几乎可算是唯一一个有明确指向的投资品种。即便如此,亦有银行业资深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也仅仅是在2008年趋于明朗,“没有永远上涨的市场,人民币也会有见顶的一天”。在迷雾尚未散去的当口,机构更愿意做些短期的尝试。
尽管2008年的投资市场有太多的未知数,但机构却已在为寻找市场热点摩拳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