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周刊说过的年初效应,逐步在刚过去的一周内得到印证。
来自业内的消息显示,刚过去一周的股票基金逐步得到回暖。尤其是一些投资风格相对稳定、业绩相对良好、历史赚钱效应突出的基金开始得到追捧。据悉,有的基金在一两天内就卖了20个亿,如果本周再度出现“比例配售”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从现在看,基金市场的发行旺盛与否,与季节性因素、环境因素和历史赚钱效应三个方面有关。
从季节性因素来说,每年开春,以及下半年的7、8、9月都是一般的旺季。老百姓手中有钱(年中、年末的奖金)、心中有谱(去年一年的业绩、上半年的业绩)。正是敢于出手的时候,如果碰巧前一段时间,同类型产品发得少的话,形成井喷不是没有可能。2004年春,基金发行的井喷就是这个特点的反映。
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季节是长假过后,典型的如春节过后,“五·一”过后和“十·一”过后、甚至基金发行断档季过后,也是重要时点。这中间的原因主要是基金供需出现了不平衡。比如长假期间,基金发行时机往往也过节“休息”,等节过完、基金重新上柜,有个高峰也属正常。2006年“五·一”后的基金销售创纪录便是上属“长假效应”的反映。
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大市的环境。比如大涨过后上柜的股票型基金往往卖得火。而大跌同时发行的基金则往往销路不佳。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看到股市上涨、基金净值上窜总是比较容易激发购买心态。而跌的过程中,则总是有"再低一点"的观望心态。上述情况。在过去两年中反复出现,无论是2006年12月初的400亿天量基金,还是2006年10月的天量申购,都发生在市场出现旺盛涨幅的过程中。
当然,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基金管理人在历史上的赚钱效应和由此树立起来的口碑和品牌,依然是任何时节基金发行的关键因素。同期发行的基金可以出现3倍、4倍的认购差距,其主要问题就是基金品牌的差距。而品牌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团队过去相当长时间的劳动的结晶。
从这个角度看,整个市场的规律其实也就是并非如其他人所说的不理性,相反,基金持有人有自己的判断逻辑,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偏好。能否适应,是决定一些基金能否成功发行的关键。
最近成立的十家股票型基金
基金简称 | 首发规模(亿份) |
华夏全球精选 | 300.461 |
嘉实海外中国股票 | 297.672 |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 | 301.204 |
长盛同德主题增长 | 121.743 |
南方隆元产业主题 | 111.912 |
嘉实优质企业 | 40.326 |
华夏行业精选 | 142.428 |
国泰沪深300 | 63.855 |
易方达科讯 | 118.33 |
国投瑞银稳定增利 | 4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