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机构
  • 6:信息披露
  • 7:时事
  • 8: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私募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1 月 2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1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1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什么样的人适合基金定投
    次贷危机带来多少利空
    基金同质化的背后
    基金经理or基金公司
    2008基金投资之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次贷危机带来多少利空
    2008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上投摩根 郭成东
      ⊙上投摩根 郭成东

      

      随着来自北方高压带的冷空气席卷北半球的大陆板块,美国的次级债风暴也将美国银行带入了一个漫长的寒冬。美国最大的银行花旗集团最近惨遭史上罕见亏损,受累于近180亿美元的次贷相关资产冲减,花旗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高达98.3亿美元,创造了该行史上最大的单季亏损。

      这些令人沮丧的亏损消息从如雷贯耳的顶级投行抛出,为全球的金融市场抹上了黯淡的底色。到底还有多少坏账没有计提,还有多少亏损在预测之外,恐慌背后会不会隐藏着更大的威胁?

      随着美国超级财报周的登场,近两周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美国上市公司会陆续公布去年的财务情况。次级债的洞到底有多大,到时大家可能会更加清楚。经济面的数据在这个月底会更加明朗化。

      此前市场分析预测花旗银行第四季度亏损40亿美元,实际情况则大大超过预期,于是使得整个国际市场前景预期笼罩了悲观的气氛。如果稍微冷静一下,这种悲观气氛中有多少是理性的成份,又有多少是过度反映?这点要从基本面看起,如果你觉得次级房贷危机不会损害全球经济的潜力,不会使得大家扭转已有的消费习惯,市场过度的情绪反映可能正是投资机会的征兆。

      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看到美国银行的确有很多利空消息涌现,另一方面,比较有趣的是,我们看到亚洲、中东的政府资金,他们代表长线的、重视价值、甚至从战略意义上投资的投资人。他们在美国风暴到最严重的时候,阿布扎比,代表中东,去买花旗的股份,瑞银也在股票贬值的时候,得到中东不知名的投资者以及新加坡政府资金的援助。摩根斯坦利得到中投的资金进入,近期有消息说美林也陆续有中东跟韩国的资金进入。基本来讲,美国银行市盈率到6—7倍的情况下,许多长线投资者,开始从价值投资角度,做逢低进场的价值投资。我们看到,长线投资者已经开始陆续进入,市场的底部或许已经不是那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