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大盘全面反弹,但成交量反而缩小。我们认为,本次上涨以技术反弹为主,在全球股市的波动中,A股难以“独善其身”,不排除与国际市场再度联动的可能性,目前谨慎观望是较好的策略。
技术性反弹值得观察
周三市场峰回路转,上证指数涨幅达到3%,多数个股均出现大幅反弹。但从影响市场的内部因素看,导致大盘下跌的技术面、心理面、资金面因素均未改变,本次上涨技术性反弹的意味较浓,未来行情依然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从盘面观察,引起近期市场调整的因素主要是心理恐慌和获利回吐。自07年12月份以来,上证指数从12月中旬时的约4800点,持续回升至5522点附近,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涨幅达到了15%,A股市场和盈利效应得到持续回升,投资者的参与意愿也持续增强。在1月15日前,A股市场并没有出现太多的调整,许多题材类个股更是在此期间创出了历史的新高,由此使得短期市场所累积的获利盘已经较为丰厚,下跌前中小板的市盈率也达到了90倍以上,1个月内上涨达到50%的个股并不少见。因此,一旦恐慌盘出现,做空动能就会急剧释放,对整个大盘形成较大的杀伤力。
同时,从周三市场的表现来看,大盘蓝筹股的表现要弱于一些题材股和概念性个股,而在前期市场的快速回落过程中,大盘蓝筹股反而成为了市场的主要杀跌力量,这一方面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的资金供求和后续表现的忧虑有所加重,另一方面,近期大盘蓝筹股在其业绩表现依然出色的背景下持续杀跌,也使得A股市场的短期下跌存在一定的惯性,技术性反弹的力度到底有多大还需要继续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大盘在持续急跌之后资金面比较紧张,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增量资金明显不足,反弹能否持续还取决于成交量的支持。统计显示,截至1月中旬,全部基金最大可动用买入股票金额约为3000亿元,实际可动用资金大约1500 亿元左右,如果这些资金全部一次性投入,大约能够影响上证指数3%左右。而周三上证指数的涨幅为2.49%,已经消耗掉80%以上的反弹动能。这说明如果没有大量新增资金入市,指数很难出现大幅的反转行情。因此,本次反弹的技术性意义较大,反弹高度和持续性都值得进一步观察。
A股难以“独善其身”
有观点认为,中国市场独立性较强,不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深化,特别在近段时间,中国A股走势和全球股市高度一致,后期走势难免会受到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
首先,美股下跌会导致H股下跌,由于大部分A股指数成份股均为A+H形式,这无疑将增加投资者恐慌情绪,继而向整个市场扩散。前几个交易日,美股暴跌导致H股暴跌,而A股市场也明显感到了这股“冲击波”,并从指数向个股传导。同时,A 股市场中的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因为在香港和海外市场有投资头寸,存在投资损失风险而影响当期盈利,在估值偏高的状态下,投资者预期发生逆转,难免出现恐慌性抛盘。所以,如果后期美国股市持续下跌并拖累H 股市场,资金面偏紧的的A股市场出现波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所难免。
其次,全球金融市场对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反应已经从局部层面延伸到全球经济层面,针对金融市场大动荡,美联储提前作出利率决策,把联邦基金利率从4.25%降至3.5%,幅度达到75 个基点,是2001 年“9·11 事件”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从利率决策之后的美元汇率和股指期货反应情况来看,此次降息时点和幅度大体与最新的市场预期相符合或略超预期,但市场的弱势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扭转。
综合来看,美国股市的急跌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忧虑,使A股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遭到较大打击。但短期而言,我们认为市场的下跌已经带有较大的非理性成分,市场的重心将取决于08 年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的变化。如果30%的盈利增长预期稳定,则25-30倍左右的PE应该是市场可以接受的。目前沪深300指数的PE为30倍,而香港为15倍,美国在12-15倍,如果以国际化眼光来看投资价值,很难断言A股具有估值优势,预计未来A股很难在全球股市波动中“独善其身”,继续与全球市场保持一致的可能性较大。
节前以观望策略为主
从策略上看,由于国内外市场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最好的策略是控制仓位,保持谨慎,等待更好的进入时机。如果后市大盘PE持续降低,防御性行业或许具有一定的机会。但总体而言,谨慎观望是比较好的策略。
由于接下来关键宏观数据将出台,虽然CPI 高增长市场已有预期,但敏感环境中仍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后市将继续有大盘股发行。我们认为短期市场会维持弱势,投资者应该控制仓位,等待更好的进入时机。
但下跌并非没有机会,这种机会应该在风险充分释放后才能去把握。从这一点来讲,A 股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联袂大跌的过程,一定是增持不受发达国家经济降温负面作用影响的行业和优质个股的良机,例如医药、食品等消费类板块,以及与中国和新兴市场固定资产投资高涨相关的行业,如钢铁、水泥、机械等。在上市公司年报季报业绩真空期或者不确定期间,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央企整合等外延式成长性主题投资策略仍然值得重视。但是,这种题材的把握只能在风险释放后才能进行,如果全球市场持续动荡,最好以谨慎为主。
我们注意到,次级债引发的损失可能只发生在少数A 股中的银行和保险类公司,但发达国家出现的金融、地产业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A 股市场投资者的担忧情绪,从而给盈利预期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市场进一步震荡的动因。此外,许多成本上升而销售价格受管制的行业,如公用事业等1季度业绩下滑的压力较大,反弹后再度走弱的可能性加大,目前应该以观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