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纷纷出谋划策。在会议现场,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重庆金融领域的几位政协委员,听听他们对重庆金融业发展的建议。委员们表示,重庆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保险总部经济。
提高直接融资规模
重庆证监局局长唐昌放告诉记者,去年,30家渝企直接融资100亿元,虽然较往年有很大的进步,但和上海2000亿的规模相比差距还相当大。
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08年要推动7—9家渝企上市和再融资、直接融资规模300亿元的目标。唐昌放呼吁,重庆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合力来大力发展地方资本市场。
唐昌放表示,目前重庆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向证监会申报材料的也较少,很多好的公司没有利用国内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而被国外企业发现后直接入股,这对于市场来说是很可惜的。因此,建议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资源的挖掘,政府在考核角度上也要对各区县的直接融资工作建立相应制度,让更多的好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此外,唐昌放表示,今年上半年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重庆企业却很可能会缺席首批名单,这说明政府对“抓大”比较重视,但对“放小”显得还支持不够。
唐昌放建议政府“支小、援小”,鼓励创业,并拿出一笔资金成立自投公司,或者由西南证券等券商设立投行基金,真正做到政策配套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重庆已经有一份创业板企业储备名单,希望更多企业能进入这份名单,到二级市场融资,实现质的飞跃。”
努力营造保险总部经济
重庆保监局局长邓季达向记者表示,保险公司的总部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其次是深圳等发达地区,重庆目前有3个半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虽然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但距离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12年重庆全市保费收入要达到400亿元,这就一定要努力营造一个保险总部经济的乐园。
邓季达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服务效能,迅速出台一系列对总部经济招商引资的配套措施。这样不但可以让金融机构的总部在重庆安家落户,辐射四周,为重庆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而且还可以吸引到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为重庆的金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