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行情拉开序幕,投资者的迷茫却有增无减。争论每天都在继续:现在到底是不是介入良机,抑或已经到了收拾行装离场的时刻?
“择时”几乎是每个投资者进入市场前首先要面对的难题。然而,无论是专业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不太可能预测股指的涨跌。美国富达基金公司麦哲伦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坦言:“在几次最严重的股市大跌期间,我只能坐在股票行情机前呆呆地看着我的股票也一起下跌,尽管我管理的基金业绩和股价表现息息相关,我也并没有事先预测出这几次股市大跌的发生。”
实际上,即便是“择时”难题,也有着它的“克星”,那就是定期定投法。在业内,一个真实案例为人所广知: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1997年6月在泰国曾经推出过一只邓普顿泰国基金,管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是被《纽约时报》尊称为“新兴市场教父”的马克·莫比尔斯博士。当时该基金的发行价为10美元。发行当日,一位看好泰国的客户开始了他为期两年定期定额投资计划,每个月固定投资1000美元。
然而,就在这位客户买入邓普顿泰国基金的隔月,亚洲金融风暴就爆发了。这只基金的净值随着泰国股票一同下跌,起初10美元的面值在15个月后变为2.22美元,陡然减少了80%,后来虽然净值有所提升,在客户为期两年的定期定额计划到期时,升到了6.13美元。从“择时”的角度讲,这位客户真是选了一个奇差无比的入场时机,不过倒不用急着去同情他,因为他为期两年的投资并未亏损,恰恰相反,回报率居然达到了41%。
一个简单的算术法可以解释这位客户“奇迹”般的回报率:每个月固定投资1000美元,假设忽略手续费等费用因素,当基金面值10美元时,他获得的份额为100份,而当基金面值跌到2.22美元时,他获得的份额大约是450份——基金面值越低,购入份额越多,因而在买入的总份额中,低价份额的比例会大于高价份额,因此平均成本会摊薄。在经过两年的持续投资后,他的平均成本仅为4美元,不仅低于起始投资的面值10美元,也低于投资结束时的面值6.13美元!
这就是定期定投法的奥秘,有效规避了“择时”的难题,尤其适用于震荡行情。据了解,在海外成熟市场,有超过半数的家庭在投资基金时采用的是定期定额投资。当然,这种投资方式需要着眼于长期。有统计显示,定期定额只要超过10年,亏损的几率为零,因而尤为适合中长期目标的投资,如子女教育金、养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