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时事国内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3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封面
    银行股遭遇深寒 板块命运关乎年线得失
    考验4300点
    血汗钱怎么成了“沉没成本”
    今日视频·在线
    技术调整肯定已到位 政策信号不明仍需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血汗钱怎么成了“沉没成本”
    2008年01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但斌
      ⊙但斌        

      

      金融市场发生危机,股票市场大跌的时刻,一般人选择退出,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选择卖出赚钱的股票,留下亏损的股票。但16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卖出亏损的股票,留下赚钱的股票。即使选择补仓,也要补大跌中仍然有盈利的股票。为什么?

      2008年1月19日,教我们管理会计的许定波教授在讲管理会计的相关分析中“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和决策过程”一节中,提到了“沉没成本”,并用股票投资比喻。我觉得非常有道理,经济学中有许多概念不仅有利于经营企业,而且对于认识投资,甚至对认识人生也是有益的。在现代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Sunk Cost)”(或称沉淀成本)的概念,所谓“沉没成本”是指那些根本不可能再为企业带来任何利润的资本投入。投入得越多,损失越严重。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对于那些纯粹是“沉没成本”的企业,不但不应该再有任何的投入,而且应该要通过兼并、破产等方式坚决关闭。

      曾有人用一个收藏古董老人的故事来释疑“沉没成本”的深刻含义。说是有一个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费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地买下来。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花了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他把这个宝贝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由于瓷瓶绑得不牢靠,在途中“咣当”一声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并摔得粉碎。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连头也没回继续向前骑车。这时,路边有热心人对他大声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是头也没回地说:“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如果这种事情放到一般人的身上又会是怎样呢?不少人一定会从自行车上跳将下来,对着已经化为碎片的瓷瓶捶胸顿足,扼腕痛惜,有的人会好长时间精神难以恢复。

      许定波教授,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会计系教书的时候,有一个教授在27元港币买了香港人俗称的“8号”电讯盈科。该股跌到15元的时候,那个教授请教他。他通过研究和分析告诉该教授,电讯盈科不值这么多钱,他失去的是“沉没成本”,劝该教授卖掉。该教授反应激烈:“卖掉后,我的血汗钱不都没了。”后来电讯盈科差不多跌到相当于1元多港币(5股合1股)的时候,该教授卖出了股票。做投资有许多人计算他们的财富,记忆停留的永远是他们曾经达到的最辉煌的那一刻,常将某一天的最高市值视为已到手的收益,然后,以那一刻计算他的得失。变化的市值与最高市值相比难免心态失衡。投资要过财富观,过去的市值都属于“沉没成本”。有的人天天看自己账户上市值的变化,其实这没有任何意义,更容易唤起一种心里错觉,患得患失。据说,亏一千万的痛苦是赚一千万快乐的两倍,这也是人类奇妙的心理变化。做投资永远最重要的是未来,永远最重要的是投资的企业有没有更好的未来。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每一刻我们该反思的都是我当初以及现在的决策是否正确?!

      无论投资还是人生,我们总难免走过一些弯路,经历一些难以承受的挫折,如果利用“沉没成本”的概念来认识这些事,我们可能会赢得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对投资而言,如果一笔投资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具有理性的人只能忽略它。因此,无论此刻我们的处境是艰难还是畅顺,真正有意义的是如菲利普·A·费雪所说的:“真正要紧的,是不要放弃在未来会大幅度增值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