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减少2.18%的背景下,小商品城在第四季度打出业绩“翻身仗”。
小商品城昨日发布了2007年业绩快报,公司在2007年度共实现营业收入290618.86万元,创造营业利润55557.50万元,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6235.01万元,同比增长20.07%,基本每股收益为2.90元,净资产收益率也达到了23.84%。
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减少,全年却实现20.07%的高增长,小商品城本次业绩得以“翻身”完全是其子公司的“贡献”。
小商品城200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757.27 万元,净利润14185.43 万元,较去年同比仅增长1.03%。公司对此表示,费用支出增加、房地产未体现收入是影响业绩的主要原因。然而记者发现,公司业绩在第三季度仍未有好转迹象。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2.24亿,与2006年2.29亿的同期利润相比减少了2.18%。
结合公司昨日公布的业绩快报,可以看到小商品城2007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进账”近1.4亿元,远远高于前三季度的平均净利润水平。在公司主业经营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正是小商品城半年报中提及的房地产项目收入左右了其业绩“大势”。小商品城在年度业绩快报中也表示,2007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是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金桥人家、商城世纪村项目部分房产实现销售所致。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房地产公司大多在年末进行销售结算,因此小商品城在第四季度实现业绩高增长在其意料之中,但他同时也对公司的未来主业发展表示了担忧。他指出,虽然公司2007年度业绩持续了高增长态势,但并非主业增长所为,这显然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根据公司2007年半年报,小商品城的市场经营业务共为其带来了4.88亿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6.49%,而公司另一主业——商品销售在上半年却仅实现了1.74亿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8.18%。
值得注意的是,小商品城似乎意识到了当前的主业发展“瓶颈问题”,公司在2007年12月11日曾发公告称,其正在讨论定向增发事宜,时至今日,公司仍未公布其增发投资项目。不过,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猜测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义乌市国资委间接持有小商品城股份比例较低,因此其通过定向增发来提高持股比重的可能性较大,增发对象将是义乌国资委或其控股公司,注入资产则为国际商贸城三期的土地和在建项目。分析师进一步指出,国际商贸城三期将于2008年底,不晚于2009年初建成,如果按照每平米租金1750元、35%的有效出租面积计算,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将会每年贡献租金7亿多元,三期二阶段每年将贡献3亿多元。
记者注意到,因拍卖条件的限制,小商品城在去年8月曾痛失国际商贸城三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如果能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将其重新“纳为己有”,势必对其未来业绩提供有力支撑,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也不需再看子公司“脸色”。
■研究员观点
国际商贸城三期注入小商品城不仅符合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提高控股比例的意愿,而且将使国际商贸城一期、二期、三期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义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义乌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市场的统一管理布局,有利于当地政府、上市公司各方利益。
长期来看,国际商贸城三期必将注入小商品城。从客观角度分析,假使短期不注入会对地方利益有益,但从长期发展看,害多利少:一是多头管理市场带来成本增加、效率低下,不利于地方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二是多头管理必将导致同业竞争,不合法律法规;三是重伤投资者,失信于民,这对于义乌和上市公司形象都是极大的伤害。从各方面分析,三期市场注入是符合各方利益最合理的博弈结果。
一旦资产注入事项确认,国际商贸城三期的注入不仅为公司增加长期动力,增厚公司业绩,而且将扫清大家对于公司与政府关系,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等方面问题的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