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时事国内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3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人民币离世界主流货币
    有多远?
    价格管制期的政策着力点:鼓励生产
    股市波动
    与未来学家隐身的意义
    次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或被高估
    去美国抄楼市的底儿要悠着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市波动与未来学家隐身的意义
    2008年01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倪小林
      ⊙倪小林

      

      谁也没有想到,2008年开年的股市会如此剧烈变动。笔者认为是近一两年全球金融市场变化速度加快造成的。美国那些不占主流言论的经济学家曾经认为,美国人的过度奢侈和对于资金的豪赌,迟早会导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不幸言中。类似本次美国次级债问题,在《华尔街资本主义》一书中,也早有质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加尔布雷思曾经评价,作者瑞·坎特伯雷是少有几个怀疑论者,他认为华尔街精英通过货币联合,创造出让人能够接受的产品,支撑无所顾忌的透支欲望,很有可能出现问题。

      笔者还是认为如此判断巧合的概率很大,如果我们翻开早年间罗马俱乐部和南德公司那样重量级的咨询机构对世界危机的预计,不难发现现在所谓的危机几乎都在预言之列,也就是说好像世界一直在循着一条必然的路线往下走,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粮食问题等等,轮番向人们提出挑战,使得我们现在预言未来很难准确把握。再回头看一看,曾经风靡一时的未来学者,也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热闹火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未来学书籍,大多被束之高阁成为很多图书馆藏书架上的摆设,少有人再光顾。

      这样的变化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人们又一次不得不回到十分现实的活生生的生活之中,每天面对的是生存和就业,财富的增值和保值,如何避免疾病和自然灾害的伤害,交通事故等等……其实说到底就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未来学家预言的生活:信息过量、知识爆炸、互联网缩小了人们必要的空间距离,生活变得越来越现实。

      在这种时候,把握现在变得很重要。如果说曾经人们以为股市的大幅波动仅仅只是危机的代名词,可能现在我们要修正一些看法了。全球资金如此大范围的流动,人们习惯的那种思维判断,很难适应眼下的情景。资金的流动加剧只能说明财富在重新配置,配置的速度超过以往,完全超出人们的想象。在本次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主权基金受到不少发达国家关注甚至刁难,就说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富者更富”的定义将有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从我们眼前的市场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过去人们对于300点的波动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在短短几个月里,A股市场已经两次出现达上千点的大波动。有机构已经注意到,尽管如此,大量资金依然没有离场的意愿。

      之所以这样,笔者以为当然不是因为我们对危机的理解力已经丧失,而是一些新因素正在催生:一是事物变化的速度加快,促使人类解决危机的能力不断增强,各国对于美国次级债问题的反应和应对就是一个例证;二是新技术革命还没有完结,尤其是世界经济中的新生因素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包括我国经济和科技;三是世界范围内协调应付危机的意识在逐步强化,期望通过改革使经济达到新的均衡呼声很高。由此看来那些一劳永逸的思维方式,必定成为历史,需要各国政府更加认真勤勉地去面对经济和财富问题,不断拿出减少危机的预案和办法,切不可只观之不动之,因为变化中有机会也潜藏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