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专栏
    上海为什么出不了王石、马云?
    通胀势头之源:“农民红利”濒临枯竭
    楼市股市锻造了国人新财富意识
    经济学家眼中的劳动合同期限选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学家眼中的劳动合同期限选择
    2008年02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业安 沈飞昊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希望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可以选择,而另一些人则愿意找到一家还算满意的单位,作为一辈子的就业场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对劳动合同期限选择上的差异呢?从经济学角度看,最重要的原因可列出以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来自人们固有的偏好特征。根据经济学的研究,人们一般都是厌恶风险的,比如要在一张10元钞票和一张有可能获得100元的彩票之间选择的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10元钞票,这就是所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对确定性收益的偏好就是厌恶风险的体现。在就业方面,风险厌恶体现在追求较长期限的劳动合同,短期合同让人有不安定感,潜在的工作变动可能让自己的未来变好,但也可能变坏。与其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还不如在目前的岗位上将就着。通常来讲,年轻人在就业选择上的风险厌恶程度相对低些,所以更偏好短期合同。

      第二个原因来自雇员自身的人力资本。如果某雇员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比如过去的车、磨、刨、洗等岗位的八级工,供给较少,需求却很大,就会成为劳动市场上的稀缺者。他们签订长期合同或者终身雇佣合同的代价比较高。反过来,那些人力资本较少的员工,在劳动市场上的替代压力非常大,他们反而希望能够在单位长期待下来。而从组织的角度看,最希望人力资本高的雇员长期留下来,这就导致了劳动合同期限选择上的内在矛盾:对长期合同的需求较强烈的雇员恰恰缺乏人力资本。

      第三个原因来自非货币因素。对一些雇员来说,在某单位待长了,不仅对周围环境很熟悉,和同事之间也结成了某种关系网络,同时,如果这个单位对自己也不错,那么情感因素就会起作用,进而升华为对工作的忠诚。这些都是组织当中雇员长期工作所积淀的非货币因素,它能够给组织创造价值。通常,在组织中的工作期限越久,雇员就越可能对组织产生忠诚感。这种类型的雇员总是希望组织提供长期劳动合同,甚至终身雇佣。一般而言,中老年雇员忠诚度更高,所以更希望获得长期合同。

      第四个原因可能来自货币因素。如果某个岗位相对于其他岗位来说,具有某种特殊的租金,那么雇员就不愿意离开,而且希望能够一直待在该组织中,享受这份租金。同样的职位,在一个大型国有垄断企业和一个处于高度竞争环境的企业,待遇却不同,前者支付给员工的实际收益更多,这个多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的租金。换句话说,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雇员能够得到高收入,并不是因为雇员工作能力更强,或者更努力工作,而仅仅因为处于一个垄断行业当中。所以,通常在具有丰厚租金的组织中,雇员更希望获得长期劳动合同或者终身雇佣,比如大型国有垄断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的雇员就是如此。

      第五个原因是转换工作的成本。转换工作不仅需要雇员重新加入到劳动市场的竞争当中,搜集各种就业信息,搜寻各类发展机会;而且还要和雇主重新谈判,并且即使获得了一份新工作,也需要重新适应新环境、新同事以及新岗位的要求。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付出巨大体力和财力。经济学家把这些称为劳动市场上的工作“转换成本”。显然,转换成本越低,换工作的动力就越大;反之亦然。在劳动市场不发达,还存在诸多劳动市场管制的情况下,这种转换成本也会很高,相应地,这些市场上的劳动者转换工作的意愿就不强烈,也就越渴望长期劳动合同。一般来说,年轻人转换成本低,越容易跳槽;而中老年人正好相反。

      第六个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如果处在经济繁荣期,就业机会多,选择余地大,签订短期合同的代价就高,因为长期合同限制了未来的选择,也就相应地放弃了许多未来的更好的机会。如果一个经济体劳动力人数多,就业竞争激烈,处于这个层面的雇员就更偏好长期合同,因为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物价水平对劳动合同的期限选择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处于通货膨胀期,雇员更多选择短期合同或者期限不长的固定期限合同。因为长期合同无法重新就工资水平灵活地再谈判,随着物价的上涨,长期合同下的实际工资水平就可能受到抑制。当然,人们可以在合同中引入指数条款,要求工资随物价指数调整。但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如果物价水平是下降的,那么意味着工资也随着下调,这一点恐怕很多雇员接受不了。所以,通常情况下,在物价变动较大的时期,人们不会选择长期合同。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很重要,在此就不再一一讨论了。其实上面不过是经济学家所讲述的有关劳动合同期限选择的故事,虽然雇员和组织对劳动合同期限选择有各种各样的考虑,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双方都按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来选择期限。所以,只有在雇佣双方能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这个利益最大化目标才能够得到满足。这就产生了一个潜在矛盾,如果限制某一方或者双方的期限选择,那么很可能最终无法实现劳动力的最优配置。当然,一些人可能会提出批评,认为劳动市场的不完全需要某种管制,关于这一点我将稍后在本栏讨论。不过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任何管制都应该以尊重经济自由为前提,否则最终伤害的可能是社会整体的福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