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观点指向同一波回升行情
就目前A股市场趋势分析,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但其共性在于——春节长假之后,大盘在4100—4300点区域内完成探底后,将形成一轮回升行情。但对于未来回升行情性质,两种观点存在截然不同的认知。一种观点认为,2007年10月16日6124高点至今的下跌,是针对2005年6月6日998低点以来牛市行情的总调整,未来回升行情性质仅仅是长期调整中的反弹;另一种观点认为,6124高点至今的下跌,是针对2006年8月7日1547低点以来上升波段的中期调整,未来回升行情性质是新升浪的开始。
毫无疑问,这种趋势判断的分歧将贯穿于上半年A股市场大部分波动过程中。但是就未来3—6个月的趋势而言,始于4100—4300点区域形成一轮回升行情应是市场运行内在规律的需求。
事实上,A股1月中下旬的短期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包括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1998年长江洪灾等严重外部事件冲击时的水平。在内外因素共振导致的大幅下跌过程中,市场估值水平已经重新回落至合理区间。目前市场一致预期2008年A股的净利润增幅在30%以上,对应2008年的PEG在1倍左右,估值正趋于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受制于宏观调控的银行、地产股动态PE已经进入25倍以下的全市场低端水平。因此从估值角度看,4100—4300点区域很可能成为“春天回暖”的源头。
另从市场风格轮动特征看,去年年底以来,以题材股为主体的小、中盘指数明显强于低市盈率、大盘指数。大盘虽然受到压制,但市场内部依然在演绎结构性调整,而结构调整从来就不会对牛市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市场预期变化主导大盘波动
未来市场预期变化将主导大盘波动,这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预期的变化来调整投资策略。市场趋势本来就是各种预期综合的结果。
一、紧缩货币政策调整预期。春节前的雪灾与美联储连续降息,使市场产生紧缩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但是投资反弹造成经济过热的风险以及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目前更缺乏明确的信号表明经济减速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市场对紧缩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仍处于变化过程中。
二、主要经济数据与市场预期的差距。1、2月份的出口、工业生产和投资等指标的增速可能会出现一定回落,而1—2月份工业企业盈利数据可能相对乐观。但以上经济数据的变化趋势是次要的,影响市场波动的是数据变化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距,因为其中部分包含了市场对外部影响的最新判断。
三、提振市场信心的后续政策。节前新股票型基金发行重新“开闸”,对提振市场信心作用明显。去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发行的节奏,逐步被市场视为政策面调控股市的市场化手段。但本次获批额度要低于去年2月初与6月初,政策对市场的支持力度还有待观察。
四、供求关系受到市场关注。2月份第一波“解禁高潮”来临以及中国平安1600亿元的“天量”再融资预案,使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和套现的冲动,加剧了市场对未来供求关系的担忧,而且1月末市场存量资金相比12月末有所回落。节后供求关系将进一步受到市场关注。
中石油是2月份大盘趋势的重要看点
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8年,12个春节长假后一周内市场表现,涨、平、跌比例为5:4:3。虽然,春节期间周边市场的波动或成为A股“二次探底”的诱因,但如果将这种短期波动置于3—6个月大盘趋势框架中,节后大盘低位震荡的过程正是进行波段性增仓的机会,二次探底或成为“春天回暖”的源头。2月份解禁压力下的中石油表现是观察大盘的重要看点。农业、通信、家电行业以及创投、奥运主题的投资机会仍可期待。
上海证券研究所 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