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如果说,因曾经犯下错误而去极力补偿是救赎的话,那么,悼念和缅怀远逝恩人的做法就是报恩。正是在救赎与报恩之间,中国人民与加拿大人民建立了某种亲密的关系。
据有关人士讲解,在加拿大建设时期,由于人少地多,政府对外来劳工产生了强烈需求。于是,大批华工来到了加拿大,其中,许多是被诱骗和拐卖而来的。可是,来到了异国之后,这些华工并未得到作为人的起码尊重,每天从事着高负荷、甚至是高危险的工作,但几乎得不到任何收入。据统计,每一公里的太平洋铁路上,就有4个华工的生命。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曾经是加拿大人祖先犯下的罪恶,如今他们的子孙后代却在努力弥补,并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对那些曾经遭遇不公正待遇的中国劳工的后代进行经济补偿。
2005年是太平洋铁路建成120周年,加拿大皇家造币厂专门推出了一套“2005铁路华工纪念币”,加拿大联邦政府总理哈珀通过直播电视为“人头税”历史事件向全加华人公开道歉,并承诺补偿仍在世的“人头税”苦主及遗孀。或许补偿的数额并不大,但它所体现出的那种救赎心态却是值世人尊敬,体现出了一个大国的应有姿态。
同样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老朋友白求恩先生,一直都在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缅怀和纪念这位加拿大恩人。笔者曾听到一则感人的故事,一位华裔中国女子受其叔父所托,与其外籍丈夫一同来到白求恩故居。然而,天公不作美,空中飘起了雪花,诺大个故居只有这个中国女子一人。她那位外籍丈夫开始嘲笑其妻:悼念的是谁啊?怎么不见其他人?她没有回答。岂料两人在附近刚吃过早餐之后,几辆大BUS驶进小镇,并停在了故居旁边,车上下来了近百位手持鲜花的中国人,他们默默地走进故居。此情此景之下,她丈夫说了一句话:你等我一下,我去买束花,我们再去祭拜一下。
当地人告诉我们,20世纪70年代之前,白求恩先生在加拿大并不是一位知名人物,许多当地人甚至并不知道他是谁?是干什么的?然而,随着前往加拿大的中国人数量的增加,原本安逸、平静的白求恩家乡--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出现了大批大批的中国人。当地政府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出资将白求恩故居从私人手中购买了下来,建成了白求恩纪念馆。在随后的多年里,来访的中国人日益增多,而且与白求恩先生相关的报道也频繁出现在加拿大当地媒体上。20世纪90年代末,白求恩的名字被载入加拿大医学名人册,白求恩出生地被列为国家历史名胜。如今许多加拿大人都因和白求恩是“老乡”而感到自豪。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中国人民持续不断的缅怀和追思,白求恩先生被加拿大人民了解和认识的时间或许还要再长一些。然而,不论有多长时间,我始终坚信:中国人民知恩图报的民族精神是一种无言的力量。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在许多时候、许多的场合,一旦讨论起中国人的民族个性问题时,不少人总是习惯地将话题转向国人的劣根性之上,似乎只有这样,才感觉分析得彻底。然而,我现在却由衷地要说,无论如何,中国人民既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也在实践着这种行为。这也正是中国能够在长达几千年的斗转星移、王权更迭中保持大一统的秘诀,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
客观来讲,自责是救赎的动力,感激是报恩的前提,因此,救赎与报恩是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但从根本上讲,救赎与报恩的效果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尊重历史和尊重他人的人,是自己获得尊重的根源。当前,我们正在着力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实上,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的自省和感恩心态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催生和谐的基本元素。试想,在一个充斥以怨报德行为和盲目自大人群的社会中,冲突、矛盾、猜忌、仇恨将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旋律,这种社会决不可能是和谐的。记得,我曾经在西部考察心得体会中深深感悟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也并不需要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非要探究出其原因的,原因的探询无非在为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找到一个借口。正是原因挖掘太多,似乎令人感动的东西就太少了,似乎很多的责任和义务就与己无关了。”现在,我还想增加一条,那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该懂得自省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这似乎还需要培育一些“抬头三尺有神灵”、“做了亏心事,会有鬼敲门”的畏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