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海外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公司调查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中国亟需提升
    对重要产业的控制力
    房地产调控应警惕“摇摆”立场
    内需必成经济重要抓手
    丑化股民形象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小心!别撞了思维定势的“鬼打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小心!别撞了思维定势的“鬼打墙”
    2008年02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湘源
      人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就会习惯性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是一种愚顽的心理强迫症,对许多人来说,甚至可以说是“难治之症”。无论是要冲8000点、10000点还是下沉2000点至2500点的说法,即使不是什么“阴谋”、“阳谋”,至少也是一种误导。人们一旦相信了这种用过去推导未来、让未来受制于过去的思维定势,那就不免要与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擦肩而过。

      ⊙黄湘源

      

      现在要判断和预估沪深股市2008年的走势,那可得非常小心,弄不好就会撞着了思维定势的“鬼打墙”!

      乍看起来,2008年的股市走势似乎什么都是“拧”的。你越是想“越来越牛”,走势却偏偏越来越熊,甚至连你想过个快乐的春节也难如愿。当又是雪灾又是股灾就像“屋漏偏逢连夜雨”地一齐而来的时候,也许你会想,总该来个全民抗雪灾一样的“救市”大动员了吧?可是,听到的回答却是,管理指数不是我们的责任。鼠年难道真的就炒不得股,活该打个鼠洞去“逃命”了吗?

      不!还是让我们的思维定势先停一下,想一想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搞错了吧。

      所谓思维定势,其实就是一种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对于现在或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的影响。它使得人们对于从事某项活动时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表现为一种受原有认知固定倾向所支配的消极的思维定势。人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就会习惯性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去想问题。这是一种愚顽的心理强迫症,对许多人来说,甚至可以说是“难治之症”。

      芝麻开花节节高,不就是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势吗?过去两年的沪深股市实在是太牛了,让人想要不牛哄哄的也不能:既然牛出了那么多的全球第一,凭什么就不能牛出个“天天向上”,牛出个“黄金十年”呢?可是,这样想的人只看到了牛市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这一点,却没有想到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不仅管理层的政策思路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心有灵犀的机构也早已做好了随机应变的准备。说句不中听的话,没有准备的恐怕就只有还在为“为什么要逃命”而纳闷的你。

      其实,1月下旬以来沪深两市同美国次贷危机下的华尔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联动,何尝真的是机构们在“逃命”?说穿了,他们砸的与其说是自己的盘,不如说是中小散户大家的盘。由于大多数中小散户的投资成本远高于机构,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痛苦地咬牙割肉的时候,机构不仅还没砸到亏损的底线,而且还反而砸出了新的机会。你去“逃命”,他来“抄底”。这究竟是谁在给谁埋单?

      现在应该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无论是要冲8000点、10000点还是下沉2000点至2500点的说法,即使不是什么“阴谋”、“阳谋”,至少也是一种误导。人们一旦相信了这种用过去推导未来、让未来受制于过去的思维定势,那就不免要与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擦肩而过,甚至做出点连自己事后都觉得哭笑不得的傻事或者说憾事。

      虽然说“盘无定式”,但在技术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典型的盘口,这种盘口通常是庄家曾经运用得比较成功的,不妨说也是庄家思维定势的一种体现。但是,当你以为这种思维定势也就是近期行情的变化定势的话,恐怕就上了一个大当也未可知。这次股市的“暴风雪”如此凛冽且如此持久,可以说不仅让几乎所有的人大出意表,就连能征惯战的私募基金也无不大受其伤。原因就在于,每当大市跌得过于非理性的时候,许多基金经理也和散户一样都以为看到了抄底的机会。结果,从5200点直到4200点的整数关口连续破位,势如破竹,一泻千里,令过早抄底的激进派溃不成军。不过,有一点是不能不认账的,那就是上了思维定势的当。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自己上自己的当。

      其实,思维定势的受伤者非止中国的私募基金。如果拿私募基金的损失跟国际上的对冲基金去比的话,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对冲基金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大多栽得不轻,除了对次贷危机估计不足的原因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原来,这些看似神通广大、能量非凡的对冲基金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一样的数学模型,一样的股票,而过多的同质化也就成了一种灾难。连花旗、大摩、高盛都亏得那么惨,就别再说其他的了。

      对于由于政策因素的不确定而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沪深股市来说,过早看空和过早抄底都有风险。而最近,却由于五个月未见一面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股票型新基金的放行,让市场重燃起政策救市的希望。又有偏饭可吃的公募基金和券商,日子自然有可能比别人过得更滋润一点的了。不过,以沪深股市今天这样的规模,显然已经不是当年“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时代可以比拟的了。三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四个股票型基金,就资金量的补充而言,也许谈不上什么“救市”,至多只是一种心理“安抚”而已。而这些本来就不需要控制得那么严密的权利如果都还给市场的话,那么,即便凭借市场的“晴雨表”功能,也不难起死回生。相反,如果沪深市场依然还是需要更多地以挤牙膏式“救市”的寄托来麻醉和兴奋的话,那就不仅永远也躲不开政策市的一阵风一阵雨,就像此前没躲过暴风雪一样,而且,恐怕也将永远别想走出思维定势的“鬼打墙”了。而后者显然比前者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