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鳄猎物·资金热钱流向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8 年 2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握住好股不放弃
    做好股市的“灾”后重建工作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8年02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伟
      

      “大蓝筹”退潮有利于改善股市生态环境

      李志林(忠言)

      许多习惯于唯指数操作的投资者看见1月15日后14个交易日的跌幅高达24%,至今仍在年线附近徘徊,便大叫大盘不好,这三个月来大盘蓝筹股成了下跌的“重灾区”,甚至被腰斩,他们认为是市场的非理性所致,梦想大盘蓝筹股能绝地反击,东山再起。

      在笔者看来,将指数打压到年线,让大盘蓝筹股回归价值、趴在地板上,不仅十分正常,而且非常明智。为何这样说呢?

      第一、去年下半年对大盘蓝筹股的炒作是疯狂的投机,对市场的危害极大。去年1至5月,大盘蓝筹股按兵不动,题材股鸡犬升天,固然是投机过度,但市场平均市盈率只有56倍。但“5·30”后,基金在“价值投资”的旗号下,凭借巨资恶炒大盘股,将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炒到69.56倍。恶炒大盘蓝筹股是比恶炒题材股更疯狂的投机,由此导致6124点-4195点的暴跌,远甚于“5·30”时的跌幅。

      第二、纠正了大盘蓝筹股估值标准上存在的严重错误。国际成熟股市对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为什么都定得较低?一是因其盘子大,一般不可能送股;二是因其盘子大,炒不动,缺乏投机价值;三是其投资价值全在于每年分红利能否超过银行利率。这就是美国、中国香港股市大盘股普遍只有12—15倍市盈率而中小盘股却有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市盈率的缘由。然而,内地的基金去年却提出“大盘股就应该给予流动性溢价”,进行资金推动型炒作,将大盘股市盈率普遍炒到四五十倍,导致整个市场市盈率高达五六十倍。随着A+H股同步发行上市,随着大小非的解禁和首发、定向增发,随着投资者对A股和H股差价的日益关注,大盘蓝筹股的泡沫终于被一个个刺破,并将随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向H股估值靠拢。从去年12月至今,基金争先恐后地减持大盘蓝筹股,便是“价值醒悟”的表现。

      第三、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改善了股市生态环境。近两三个月来,由于不少大权重股的调整幅度达30%-50%,使市场平均市盈率快速下降到33倍(按2007年业绩),沪深300的2008年预期市盈率已降至25倍以下,使市场估值趋于合理。与此同时,三个月指数下跌了31.5%,将虚涨的指数还给了市场,可谓“退耕还林”,提高了股市的安全边际。大盘蓝筹股持续筑底整理,使 “二八现象”难以再现,给了能持续高增长、高送转的中小盘个股充分的表现机会,增加了市场的宽度和广度,有利于吸引人气。

      第四、有效地化解了扩容和大小非解禁的压力。由于大盘蓝筹股回归价值造成了市场估值降低,指数回到年线附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供给压力。被市场视为“洪水猛兽”的巨额大小非解禁筹码不仅没有汹涌抛向市场,反而吸引了新增资金进场。

      第五、强化了“指弱股强”的慢牛格局。大盘蓝筹股由以前的“疯狂”变成现今的“沉底”,指数涨得虽然慢了,但个股行情反而更大了。近期有四类个股提前展开了“春升”行情。一是“三高概念股”,即年报“高增长、高送转、高预期”的个股;二是“创投概念股”;三是“注资整体上市概念股”;四是“自主创新概念股”,即有自主产权、国际领先、有核心竞争力、能持续高增长的高科技股。由此可见,大盘蓝筹股的退潮对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有益的。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4500点以下毋须悲观

      陆水旗(阿琪)

      次级债危机的余波未尽,雪灾带来的心理冲击惊魂甫定,通胀压力又短期冒头……2月份的行情理还乱,乱则需要慢慢地梳理,诸多情况表明2月份行情可能仍是低调整理,进而提示在诸多重要事项明朗后,3月份行情有望拨云见日。

      单从3月份诸多重要事项的“日程表”看,注定3月份的行情将不会平淡——3月1日,中国平安31亿股“小非”解禁上市;3月5日,中国平安审议融资方案的股东大会召开。作为本轮调整行情的始作甬者、今年股市存量扩容与增量扩容的标志股、诸多机构与大股东博弈的指标股,中国平安3月份的行情表现以及天量融资案能否获得通过,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着投资者的情绪和市场氛围以及整体行情的表现。以A股市场的特性,结合宝钢巨额增发、招商银行发行巨额债券等诸多案例表明,但凡类似重点融资案最终的市场影响往往是出乎意料、否极泰来的。

      进入3月份,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将告一段落。最近,世界上最崇尚价值投资理念的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准备向美国三家债券保险公司注资,似乎也表明次级债危机已经“危中生机”。

      3月下旬,充满悬念的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将陆续预告。在当前时期,一季报预期对行情的重要性已远胜于正在陆续披露的2007年年报,目前各路投资者对今年一季度和全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预期充满分歧,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受外需降低、紧缩调控、雪灾等影响,今年一季度和全年公司利润增长率将会显著低于预期,从而会导致市场估值标准与估值水平双双下移。另有部分投资者则认为,在灾后重建扩大投资规模、宏观调控趋于宽松的形势下,除部分出口型企业之外,其他公司的利润增长情况不会受到损害。加上CPI一月份因雪灾因素摸顶后将会显著回落,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仍能支持A股以较高估值水平运行。要消除这些分歧,显然要等待3月份后各项经济数据、公司经营数据的明朗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以上因素看,今年3月份的行情表现会怎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今年股市的年景。近期内行情可能还比较迷茫,但迷茫不等于没有主张,真的等到3月份后各类迷茫性因素都明朗化时,具体操作上可能“黄花菜都凉了”。就目前投资策略看,多重因素牵制下的区域性震荡已成市场共识,差别在于,悲观估计的行情中枢在4300点-4500点一线,乐观估计的行情中枢在4800点-5000点一线。两者一综合,主张自然有——4500点以下毋须再悲观。

      (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

      “天量”贷款并不可怕

      桂浩明

      本周四曾出现过一波反弹的沪深股市,周五又掉头向下且跌幅还不小,收复不久的5日均线也再度失守。对于当天股市的下跌,人们一般的解释是因为隔夜美股下跌造成了某些心理压力,而央行公布的1月份金融数据更强化了大家对采取进一步紧缩政策的预期。在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反弹夭折,大盘再度下跌。

      这里笔者想谈的是1月份的金融运行数据问题。不少人关注到当月新增贷款达8036亿元,同比多增了2373亿元,创下了历史天量。在前3年,1月份的贷款增量平均为4700亿元左右。这样一比较,看上去问题的确很大。特别是在央行明确表示要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贷款增速还是这么快,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担忧。一些专家学者据此认为,央行近期将会采取数量型的紧缩手段来进行调控,很可能再提高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市场本来认为,由于境内外环境的变化,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出现微调。如今,事情似乎一下子就发生了扭转,股市自然也受到了冲击。

      应该说,新增贷款达到8036亿元,这的确不是一个小数字。但形势是否就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严峻,还是可以探讨的。大家都清楚,去年最后2个月,为了避免突破全年贷款指标,有关方面通过具有行政色彩的手段进行调控,很多银行就没有再发放贷款。企业经营所需要的信贷资金大多推迟到今年开始发放。这样,客观上是人为形成了1月份出现贷款高峰。此外,今年春节较早,一些原本可以在2月上半月发放的贷款,有的也被提前发放。加上今年我国南方地区遇到冰雪灾害,为了抗灾救灾,也需要投入资金。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也就导致了1月份新增贷款数量巨大。

      就今年1月份所投放的贷款来说,同比增加了16.74%,增幅较去年末高出了0.64个百分点。如果仅就这个数字来说,应该不能算太离谱。由于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上升,货币供应量也在逐年扩大。考虑到这个因素,现在的新增贷款数量较前3年同期高出一些,应该说也是正常的。在这个意义上,新增贷款数量每年创新高或者说是不断刷新纪录,实际上也是很正常的。所以,1月份出现8036亿元的新增贷款并不令人感到害怕。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不管什么样的理由,货币信贷出现这样大的反弹,至少表明相关的调控措施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发挥作用,经济增长的确存在从偏热发展为过热的危险,这需要引起警惕。问题在于,任何调控政策从出台到起效都会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因为1月份信贷投放反弹,就怀疑去年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没起到效果。事实上,理性地说,1月份信贷投放反弹固然有经济偏热的因素,但也有市场一些实际情况的因素,后者的作用也许还更大一些。所以,从调控要有预见性的基本要求出发,现在需要的是仔细分析1月份信贷反弹的内在原因,而不是望8036亿元新增贷款而生畏。同样,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也没必要因为1月份新增贷款多了就惊慌失措,盲目看淡股市。在目前这种信息众多的情况下,最需要的是理性分析,谨慎判断,不要草率行事。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雪灾与“股灾”

      文兴

      写下本文的标题后,似乎有些六神无主,对这两个“灾”,笔者都处于一种隔着玻璃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在遭受雪灾与“股灾”的同时,我家里也遭受了另一场“灾”——内人在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一肿块,经多方检查确认必须手术。这时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变成雪灾,股市中的股票越跌越多,变成“股灾”。笔者在人们遭遇雪灾与“股灾”的同时,完全“关”在医院里,对雪灾与“股灾”有了一份与众不同的体会与感受。

      “股灾”形成的K线走势与内人的开刀、监护、逐步康复等很相似,在我的眼里,大阴线和大阳线有了新的含义——大盘发出卖出信号时,体检发现问题;三天后其他手段确认后,那天股市竟然出现了一根大阴线;1月28日又是一根大阴线,那天正是手术之日,笔者只能安心在医院“欢度”春节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也渐渐走稳了。

      有朋友问,你对“股灾”有什么感受呢?说实在的,没有特别的感受。朋友们还以为笔者手中没有股票,不,也有的,但与牵挂亲人健康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也给人一个启发——你关注股市时,你的喜怒哀乐一定与股市的起伏密切相关,但如果有更重要的事情吸引了你,以至于忽视了股市,你也不会有“股灾”的痛楚。做股票谁能逃得了“股灾”呢?很难,尤其像这次由境外因素影响内地股市的波动,人们更难回避。如果朋友们心情难受的话,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会有效果的。

      朋友又问,你对“雪灾”有什么感受呢?有,而且感受蛮深的。例如手术前,总会有个例行手续——备血,要办理一些手续,向血站申请手术用血,当时血源相当紧张,有的血型已不能保证供应了。雪灾还在扩大受灾面,在那些冰冻的日子里,突然感到不可一世的人类在软绵绵的雪花面前竟然不堪一击。

      雪灾厉害吧?曾有估计,这次灾害性天气影响GDP达0.5%,由于农业生产的损失和对交通的影响也会影响一季度的CPI,但尽管如此,由于一月份和二月份的经济总量占全年比重很小,再加上后三个季度的“补足”效应,雪灾对全年的影响不会太大。

      同样,把看待雪灾的类似思路用在看待“股灾”上,人们因受到下跌而揪心的坏心情就会轻松不少——大C浪的形态已近尾声,用一个季度修复行情,再用一个季度挑战前期高点,最后一个季度回归,一年也就过去了。站在2008年的尾巴上回看现在,一定会一笑了之。在时间面前,什么雪灾啊“股灾”啊都算不了什么。

      大家天天都在追求的财富无非就是1后面多添几个零嘛,如果那个代表健康的1都倒掉了,剩下的不都是零吗?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十大金股”的成色几何?

      王利敏

      春节期间朋友聚会,免不了谈起股市。自6124点以来的暴跌无疑使猪年股市的尾段蒙上了阴霾。除了及时获利了结者喜孜孜的,高位未抛空者多少被抹去了不少盈利。然而最后悔、损失最大者则是大量买入或持有众多机构大肆宣扬的2008股市“十大金股”者。

      据有关媒体去年12月29日统计,共有17家权威机构年前先后发布了所谓2008股市的“十大金股”,按推荐家数排名在前的分别为万科A、贵州茅台、工行、平安、国航、中信证券、中石化、招行等。耐人寻味的是,这些“金股”大多令人失望。

      截至猪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按照它们从高位下跌到当天的收盘价,万科A跌30.8%、茅台跌9.2%、工行跌21.2%、平安跌48.1%、国航跌21.3%、中信证券跌37.6%、中石化跌37%、招行跌22.2%。同期上证指数下跌了24.9%。除了茅台、工行、国航、招行强于大盘之外,其他个股跌幅明显大于大盘,平安的跌幅居然是大盘的一倍。

      有人会说,是因为近期大势不好,影响了“金股”闪闪发光。这就很值得质疑了:原来机构推荐的金股,其生命力必须是大盘必须走好?投资者肯定也不服气,如果大盘处于强势,绝大多数个股都会涨,还用得着推荐吗。也有人会说,是因为近期市场热点在中小盘股,而机构的“金股”都是大盘股。这就又让人不服气了:原来机构推荐的金股除了必须大盘走好之外,还要热点正好轮到大盘股。所谓的“十大金股”原来是要必须满足某些先决条件的。

      虽然我们不能过高要求机构的研究部门,但既然是金股,当大盘下跌时,至少应该跌幅小于大盘吧。如果只能在大盘上涨时才发光,这样的“金股”是不是有点像“暖房里的花朵”?如果“金股”只能在大盘上涨时发光,只能在热点轮到大盘股时才发光,这种金股的生命力是大成问题的。

      其实,所谓的“十大金股”只是一些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基金重仓股,这些股票在被推荐时,股价已大幅上涨,有的更是大大透支了业绩。所以,不少“十大金股”出炉之日,恰恰是股价见顶回落之时。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机构为何不推荐股价被严重低估、往后会成为“黑马”的大牛股,反而推荐已见顶的股票呢。是有好股票不愿意公开,还是没有能力推荐呢?

      耐人寻味的是,大盘从6124点大跌了近2000点,大约有200多只个股反而创了新高,这些股票大多恰恰是没有机构推荐、关注的“冷门股”。不少大牛股其实是从“冷门股”、“垃圾股”中脱颖而出的,如第一高价股中国船舶曾经是ST股,当其在ST行列时,机构根本不关注,而今炒到二、三百元时,居然也被众多机构归入“十大金股”之列。

      依笔者之见,众多研究机构如果为了每年年底按惯例推出一套新一年的投资资料,在推荐有关个股时,不如将所推荐的个股命名为重点关注股之类,千万不要弄出什么“十大金股”、“八大金股”之类的噱头。

      (本文作者为知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