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全球波动性因素。对美国经济衰退和次级债风波的担忧,导致了亚洲股市的大量卖压。投资者仍然认为亚洲市场由于和美国市场的高联动性,从而不能在此波震荡中幸免。人们一向认为,亚洲市场的股票主要是科技和出口类股;像韩国、中国台湾这两个高科技类股为主的市场,在亚洲股指中占主导地位;亚洲的企业多为高负债,自由现金流较匮乏,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影响仍未消除等等。
但是2001年,MSCI亚太指数中,中国和印度已经分别占到8%和9%,现在更是占到21%和12%了。而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内需导向型的国家,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亚洲市场向内需型转变。在亚洲国家中,印度是内需驱动型经济体,其出口占到GDP的25%,而中国的出口占到GDP的40%,其中只有不到20%是出口到美国的。很明显,中国的出口越来越多的是向新兴市场国家,而不是美国。而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其背后主要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居民的消费和投资,也不是净出口。因此,我们认为亚洲经济受外界的影响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第二,整体估值因素。2008年初亚洲市盈率大概在16倍。而2007年,亚洲股票的市盈率增长了很多。尤其是印度,看起来有点贵,2007年12月的市盈率达到23倍;H股由于QDII资金的大量流入,市盈率在2007年11月达到最高峰时为30倍。因此,今年1月,亚洲市场有获利了结的卖压,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市场,并不值得惊讶。
不过,目前亚洲市场经过大约20%的调整,整体估值下降到约14倍,印度的市盈率为18倍,而H股大约为20倍,我们认为目前这个水平已经趋于合理了。
虽然当前全球经济疲软,但是亚洲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估值也比较合理。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比如说中国的通胀等。因此市场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仍将呈震荡局面。但我们相信,从中长期来看,企业盈利能力仍然强劲,高储蓄、货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将支持亚洲市场良好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