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月份CPI数据高企的担忧逐渐消化,周二沪深大盘最终在权重股集体躁动的拉抬下重现强势。由于指数表现最弱的上证综指已逼近“立春攻势”当日大阳线的顶端,因此市场各方对短期底部成型已逐渐达成共识。
判断底部特征,不外从量价配合、政策面因素以及估值角度着眼。从历史上看,“地量地价”是判断阶段性底部的较好方法,比如去年2月的2600点,7月的3800点,11月的4800点,这三次阶段底部,都是沪市日成交金额出现500多亿时出现,这次的500多亿是在2月14日的4500点附近出现的。而如果从A股的换手率来看,每次A股平均换手率接近1%的时候,形成阶段性底部的概率很高。从最近几个交易日两市成交额渐次放大也可看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认同目前的点位重新入场,昨天沪市成交重上千亿,也是行情转强的一个信号。
而从政策面上看,最近可谓暖风频吹。新基金的持续放行,基金公司获专户理财资格等信息,传递出的都是管理层对目前市场的呵护之情。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新基金不仅可以带来新的买盘,利于市场震荡企稳,而且还隐含着政策面的积极变化,从而形成资金面的良性循环。
从市场自身的发展轨迹来看,上证综指从6124点开始的大调整已经历时4个月,结构上走出清晰的A-B-C,最大调整幅度超过30%,达到了历史上一波回调行情的极限。最重要的是,经历下跌洗礼后,市场整体高估值的风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以2007年的业绩测算,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已不足30倍,加上2008年的增长预期,则A股至少是成分股的投资价值已经较为突出,这也是决定A股未来行情高度的主要因素。
从周二尾盘权重股的整体拉抬也可看出,越来越多的主流资金加入了抢筹的行列。在大盘本身反弹愿望强烈、政策支持做多以及热点板块继续轮动的共同作用下,短期内形势对做多无疑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