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时事天下
  • 8:广告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信息披露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场
    实行询价制改革效果明显
    新股发行动态
    阳光私募1月份扛住大盘下跌
    理性看待上市公司“高送转”现象
    东海证券百余万元献爱心
    山西证监局部署2008年工作
    青岛10%居民开立资金账户
    光大证券员工捐款24万元
    濮耐集团鱼跃医疗25日上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理性看待上市公司“高送转”现象
    2008年02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深交所投资者服务中心
      ⊙深交所投资者服务中心

      

      上市公司2007年报披露工作已正式拉开帏幕,投资者在关注公司年度经营业绩的同时,也在高度关注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近期市场上流传着部分公司“高送转”的传闻,个别机构也筛选出“高送转”题材股,导致部分公司股价出现异动。不少中小投资者未认真加以分析,盲目跟风,跌入“高送转”的种种陷阱中。作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究竟应如何看待上市公司“高送转”现象?

      

      什么是“高送转”?

      “高送转”一般是指大比例送红股或大比例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比如每10股送6股,或每10股转增8股,或每10股送5股转增5股。“高送转”的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高送转”后,公司股本总数虽然扩大了,但公司的股东权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而且,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送红股将摊薄每股收益。

      在公司“高送转”方案的实施日,公司股价将做除权处理,也就是说,尽管“高送转”方案使得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了,但股价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变,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也未发生变化。

      

      如何避免跌入“高送转”陷阱

      如前所述,送红股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对公司的股东权益和盈利能力并没有实质影响,也不能直接给投资者带来现金回报,但为什么“高送转”总能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由于投资者通常认为“高送转”向市场传递了公司未来业绩将保持高增长的积极信号,同时目前市场对“高送转”题材的追捧,也能对股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投资者有望通过填权行情,从二级市场的股票增值中获利。因此,大多数投资者都将“高送转”看作重大利好消息,“高送转”也成为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出台前的炒作题材。在董事会公告“高送转”预案前后,几乎每家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上扬甚至翻了好几倍,部分公司凭借“高送转”题材站稳了百元台阶。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部分公司在公布“高送转”预案后,公司股价表现不一,甚至大相径庭。有的在预案公告日开盘几分钟后即涨停,但有的在预案公告日几乎跌停,还有的在预案公告后数日内连续大跌。究其原因,“高送转”公司股价走势与大盘波动、公司经营业绩、股价前期走势、预案是否提前泄露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炒作“高送转”的风险不可小觑。

      在市场非理性炒作“高送转”题材的背景下,作为中小投资者,如何才能避免跌入“高送转”陷阱中?我们认为,中小投资者在面对市场出现的“高送转”传闻时,不宜盲目轻信,一切以上市公司正式公告为准,警惕不良分子利用或制造“高送转”传闻牟取利益。在上市公司正式公告“高送转”预案时,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的真实目的,综合考虑公司经营业绩、成长性、股本规模、股价、每股收益等指标后分析“高送转”的合理性,警惕上市公司出于配合二级市场炒作,或者配合大股东和高管出售股票,或者配合激励对象达到行权条件,或者为了在再融资过程中吸引投资者认购公司股票等目的而推出“高送转”方案。

      例如,2007年7月底,互联网上出现大量关于A公司将推出中期“高送转”方案的传闻,部分投资者利用传闻炒作公司股票,导致A公司股价三度涨停。A公司随即公布半年报,但并未如期公告“高送转”方案。A公司半年报披露后,股价连续两日大幅下跌。

      再如2007年8月B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B公司发生巨额亏损,但仍推出了中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每10股转增10股。在此之前,B公司股价异常上涨。而方案公布第二天,就是B公司控股股东持有的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日,且控股股东已计划出售股票偿还债务。B公司推出大比例送转方案,存在配合控股股东高价减持股份的嫌疑。方案公布后,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和质疑。

      

      理性看待“高送转”现象

      部分上市公司选择“高送转”方案,一方面表明公司对业绩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市场形象,另一方面一些价股高、股票流动性较差的公司,也可以通过“高送转”降低股价,增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公司如计划大规模扩张股本,除具备未分配利润或资本公积金充足的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高成长性,否则将面临下一年度因净利润增长与股本扩大不同步而降低每股收益的风险。

      上市公司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利润分配,才能代表合理的投资回报?这一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企图通过“高送转”吸引投资者,或采取“分光吃光”甚至“寅吃卯粮”的做法,很可能会阻碍公司未来的发展。因此,股利分配固然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但并不是惟一的方式。上市公司只有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方案,而不是盲目分配、恶意分配,才是实现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和回馈投资者的最好方式。而作为投资者,只有树立价值投资理念,重点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才能有效避免跌入“高送转”种种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