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2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封面
    年线保卫战:转危为安的概率有多大
    金融、地产股在等什么?
    震荡市道的操作之道
    谷底漫起迷雾 年线支撑已成悬念
    今日视频·在线
    再度考验
    年线支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地产股在等什么?
    2008年02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阿琪

      

      谁都知道,目前市场中金融、地产股的估值水平是最低的,并且2008年利润增长率也将是出类拔萃的。即使前期有美国次债危机与宏观调控的双重冲击、现有市场负面舆论多多的影响,诸多机构投资者对金融、地产股的态度仍是“不抛弃、不放弃”。

      谁都知道,金融、地产股的市场权重超过40%,是市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权重板块,整个大势要走好离不开金融、地产股的支持,但目前的金融与地产股行情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金融与地产股到底在等什么呢?

      人们谈论的金融股主要是指银行股,因为券商股的业绩与股市兴衰是密切相关的,保险股的预期也主要取决于资本投资的收益,与股市行情也密切关联。况且,券商股与保险股的市场权重地位也远不如银行股。而近期银行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的原因是:我国的一些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到底有没有受累于美国次级债危机?若受影响,规模到底有多大?这一直是市场各类投资者心中的疑惑。因此,目前的银行股可能在等2007年年报的公布,在各银行此前一直遮遮掩掩之后,人们希望通过年报中披露的投资项来解读哪些银行涉足了次级债,投资规模又是多大?年报有没有对次级债事项进行计提?若有,对次级债投资的计提和对其它不良贷款的计提规模又是多少?在进行计提后有没有影响到资本充足率?若有影响,会不会危及到8%的资本充足率政策线?如果资本充足率低于或后期可能会低于8%,这些银行会不会“以某某银行为榜样”来进行巨额再融资?因此,压在投资者心中的这些石头不落地,银行股即使已经出现低估,行情也一时难以价值回归,这需要各银行股年报的披露来解惑。

      A股市场中的地产股是银行股的孪生兄弟,因为房地产信贷是银行最大的利润源,银行是房地产最大的资金供给商,以至于许多分析师对到底银行是房地产的上游行业,还是房地产是银行的上游行业始终整不明白。地产股除了与银行股存在“鸡和蛋”的关系之外,自身也在关注紧缩性的调控政策会不会放松,又何时能放松?当前的房价走势到底是“拐点”还是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另外,如果说银行股需要年报的披露来解惑,地产股则更多地在等待一季度报表来揭谜:今年是实行两税合一政策的第一年,最容易转移利润的房地产领域有哪些公司把去年的部分利润转移到了今年?税收的降低与利润的转移又能为今年增加多少利润?在实行紧缩性调控政策后的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各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受到了多少影响?这些需要一季报上来一一给予解答。

      以上这些悬疑在年报与一季度报表后自然会云消雾散。并且,3月初召开的“两会”基调对银行与房地产行业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从时间上来看,金融、地产股需要等待3、4月份上述诸多事项明朗化以后,其行情方能“表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