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专版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周刊3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8 年 2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4版:基金·基金投资
    行情为何对新发基金“无动于衷”
    重回买方市场
    次贷风波 有风险也有机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情为何对新发基金“无动于衷”
    2008年02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本报记者 周宏

      

      上周是新股票基金发行的一周。不过,A股市场却没有再度出现节前的大涨局面。

      其实,没有大涨还是比较婉转的说法。实际情况是,在上周的最后三个交易日中,沪深市场都出现了放量大跌的大阴线。颇具代表性的沪深300指数的日跌幅先后达到-2.23%、-0.67%、-3.56%。A股再度重演了今年1月中旬,基金重仓股领跌市场的局面。

      屡试不爽的基金发行消息,为何在上周却导致“基(金上涨)无力”的行情?值得仔细揣摩。

      

      消息面暗流涌动

      从市场消息流传的角度来看,上周市场表明是暖风频传的。

      周初有基金发行火热的消息,周末有新基金发行再度扩容的新闻。可见,市场一直期待的新基金的“援军”是来了。

      不过,上市公司的融资信息也越来越确定。尽管备受市场指责,但中国平安的机构路演依然如期展开。平安的高层兵分两路拜访了京沪深广四个城市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可以想见,在平安再融资发行木已成舟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能够表达的反对意见和态度是有限的。

      但这并不妨碍机构投资者对于大额再融资保持高度敏感。上周三开始,浦发银行的连续暴跌,不折不扣地反映了这个情绪。

      尽管所谓大额融资方案的规模和具体投向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仅仅凭籍一些传闻和浦发银行“正在研究以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补充核心资本”的公告措辞,就导致浦发银行在3个交易日内暴跌10元以上。

      由保险至银行、证券,由金融至大盘股,有关融资的恐惧情绪正在机构心中蔓延,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资金面预期下调

      而资金面方面呢,不可否认新基金发行没有改变机构投资者日趋保守的心理预期。

      事实上,算笔账也可以知道,即便是市场能够保持目前每周50~60亿的股票基金发行规模,还是很难冲抵基金自身预期趋于保守时的仓位下调。

      根据之前的统计,截至去年末,证券投资基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股2.4万亿以上。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会导致240亿的股票遭到抛售。如果本季度内,基金有4个百分点的股票仓位调降,那么将导致上千亿的股票抛盘,基本冲抵当季度新基金发行后的可入市规模,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

      根据交银施罗德的统计,股票和资金的供求状况是2008年投资者面临的更为严峻的现实。2008年大小非减禁的规模巨大,全部限售股可流通规模达到3万亿以上(2009年大约在8万亿以上),其中又以3月份、8月份和12月份最多。这其中有多少会给市场造成真实的压力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机构作为相对理性的投资者,在估值高企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减持动力。

      而如果创业板企业大规模发行,无疑会加大股票供给。再融资就更加严峻。至少从目前看,机构投资者眼中的资金面情况也是相当不乐观的。

      

      基金预期保持谨慎

      当然,某种程度上,资金只是投资者心理的外化反应而已。如果有新情况出现,这个状况并非不能改变。而越来越低的市场估值,无疑会为长期投资创造机会。这可能是为什么目前还有一些基金的看法没有完全悲观的原因。

      交银施罗德的专户投资负责人赵枫认为,认为今年A股市场很难再创出去年的高点,但是当调整挤出市场的部分泡沫后,个股和行业的结构性机会仍然存在。从全球看,伴随着中国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制造成本的上升,过去几十年为全球创造低通胀环境的全球化已经趋于尾声,未来若干年的经济可能只有两种选择,如果发达国家持续减息放松货币,主要发达国家将进入滞胀期,高通胀伴随着低增长甚至是零增长;如果发达国家对通胀上升的忧虑超过经济放缓的担心,其经济可能会陷入衰退。在全球不景气的环境下,中国经济还是有一定的免疫能力,未来若干年,中国仍有能力和需要维持相对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如果幸运的话,中国的私人消费会逐步启动,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他预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合理的增长水平,当市场回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水平的时候,投资者会积极地寻找处于景气行业的优势企业,在危险中寻找机会,而当一批具有长期投资前景的企业步入合理估值区间,市场离底部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