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专版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周刊3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8 年 2 月 25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6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  
    pdf
     
     
      | C16版:基金·人物
    王劲松:稳健为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王劲松:稳健为赢
    2008年02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本报记者 徐汇 摄
      ⊙本报记者 周宏

      

      根据晨星数据显示,2007年银河稳健基金的年回报率达119.49%,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七,2006年该基金的年回报率为同类基金第一,两年复合收益率排名也是同类基金第一。

      这份排名大致说明了两层含义,第一,该基金在2006年和2007年的累计收益率在同类基金中是领先的;第二,该基金的收益率是通过两年持续的良好表现获得的。业内人士都知道,持续良好的表现对于基金管理而言是最困难的。

      作为该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王劲松全程参与了银河稳健过去两年的操作和管理,听他谈谈怎么把基金收益管理得“连续而稳健”,自然是我们感兴趣的事情。

      

      选股“不挑食”

      作为银河基金一手培养的基金经理,王劲松自打从复旦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银河基金公司里工作。从研究员至基金助理再至基金经理,王劲松走的可以说是一条标准的“基金经理成长之路”。

      但和其他的基金经理不同,王劲松在作研究员时候,研究的行业跨度非常之大。从公用事业到有色金属,再从医药行业转至金融行业。短短几年内,横跨了周期类、非周期、成长型和稳定型等几大类行业。

      熟悉行业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些行业无论是行业属性还是研究方法,乃至调研重点都大相径庭。安排一个人负责这样的研究任务,就好像要让一个人把各门各派“武功”都学全一样,对于研究员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这样的经历确实比较困难,但也很锻炼人。”王劲松迄今仍对这段过程记忆犹新。

      印象最深的是,文科出身的他在接手医药行业研究时,感受到的压力。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最大特点是子行业特别多,公司业务繁杂,100多家上市公司从事的业务领域大多不相同,研究一个新公司,就好像研究一个新领域。

      “尤其是一些产品多的公司,每条业务线上的每一个产品都是一个小行业,都要从最基础的治疗的病种、药效、市场空间开始研究起,直到最后的产品前景和公司盈利。”王劲松如此回忆。

      踏实的“马步工夫(指研究功底)”虽然难练,但是练成之后也其效无穷。大跨度的行业研究,让此后王劲松在做投资时,有了特别广阔的投资视野。用行内话说就是——选股“不挑食”,尤其是别人把握不大的诸如有色、医药等一些行业,王劲松选起股来特别有心得。

      2007年10月份,在美国次级债问题暴露、宏观经济面临压力苗头的时候,王劲松把投资组合里的大部分周期类股票予以清仓,转而投资医药、零售、食品饮料等防御性股票。特别是重仓出击了一些业内尚未形成共识、但增长潜力比较确定的股票,为基金投资组合赚到了不菲的超额收益,这自然要归咎于他的研究功底。

      

      稳健不保守

      仔细研究一下基金投资组合可以发现,银河稳健其实更多是个投资风格稳健的基金。招商银行、苏宁电器、中信证券等大白马股,银河稳健一拿就是近两年,支撑起了基金大半的投资收益。

      “其实,我们的投资风格是比较均衡的,比如在行业配置上,我们在过去两年内极少在一个行业上持仓过多。市场机会那么多,没有必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另外,在组合里,我们也是以市场共识大的白马股为主力,构建投资组合,这也是控制风险的一个方式。” 王劲松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银河稳健的投资在走“指数化”之路,恰恰相反,在碰到特别有把握的机会时,银河稳健肯定是要重拳出击的。

      无论是2006年重仓有色股还是2007年初出击券商股、年末转战防御品种,王劲松都异常果断。“我的投资组合追求相对均衡,但有重大机会时也不会放过。” 王劲松说,“银河稳健的组合主要是两类股票,第一是成长非常确定、速度非常快的稳健型股票。比如招商银行、苏宁电器就是这样的品种。这种品种,只要基本面没有大的波动,估值不是特别离谱,我就会长期持有下去。”另一类,就是他特别看好、把握特别大的、估值也有优势的潜力品种。这些品种市场共识度不高,估值可能也比较低,但是未来可能有很大成长空间。遇到这种机会时,他也会适时出手,为投资组合争取超额收益。当然,这中间还要考虑市场热点、投资风格其他方面因素。

      王劲松说,投资其实说到底是个挺简单的事情,就是寻找基本面上有投资价值,同时估值上有优势的投资标的。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却必须有多方面的考虑。比如,不能在某个品种或行业上“押注”太多。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决策百分之百正确,适当的分散组合,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才是对基金持有人真正负责的态度。” 王劲松说,

      

      坚守不动摇

      当然,作为基金经理,王劲松这两年的投资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安心无忧的。两年的牛市对于一些基金持有人来说,可能只是根大阳线,而对基金经理来说,则如同驾驶小舟,不断渡过大川和险滩的艰辛过程。

      2006年投资有色金属股的历程,就让王劲松印象深刻。这年初,他刚加入银河稳健基金小组并担任银河稳健的基金经理助理。

      “其实,我们2005年就看好有色金属的机会了。”王劲松说,全球的大宗商品在2005年和2006年经历了最为疯狂的上涨。而在这之前,通过分析金属行业的长期需求和供应,银河稳健的基金经理小组已经掌握了这个趋势。

      而此时,对基金经理最大的挑战恰恰是理念部分,由于经历了长达4年的熊市,以及有色金属股天然的高波动性,很多基金经理都习惯于投资消费类等稳定增长股,对于有色金属股普遍不“感冒”,因此,也错过了有色金属股的行情。

      投资有色股的另一个挑战,则在于持有心态上。有色金属的高波动性,很容易让投资心态波动,进入短线操作的境地。尤其是,2006年中有色金属股的大幅调整,连续跌停让很多机构都认为有色行情结束。不过,银河稳健的基金经理团队在仔细分析了这个有色行业的情况后,坚持认为,年中这论调整不是行情结束,并最终选择坚定持有。

      “当时选择持有确实压力很大,有色股这轮调整特别快,不断跌停往下。海外的消息又很多很杂,需要即时判断。当时,我们(基金经理小组)是互相鼓励、坚持把有色股仓位给保留了下来。”

      随之而来的是更大更猛烈的一波有色股行情。行情表现最好的时候,银河稳健的第一重仓股,出现了连续涨停局面。

      不过,这时候,银河稳健的基金经理小组却冷静了下来,“越是涨我们反倒越担心,有色股作为强周期行业,波动那么大,应该有合理的估值,那种认为有色股估值可以和稳健股比肩的想法是不理性的。”

      最终,银河稳健在有色股行情到达一个高峰时把仓位减了下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利润。

      虽然错过了此后有色股最后一拨上涨,但王劲松认为,这样的操作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合理估值以上的利润,属于高风险利润,错过并不可惜。”2007年10月下旬以来,有色股经历了一波惨痛的调整,有的股票价格甚至被“腰斩”。这也证明了王劲松及基金经理小组当初决策和选择的正确性。

      作为基金经理,王劲松工作时间常常持续到很晚。不过,他依然保留了不少爱好,比如,常常听个音乐剧,比如时而外出旅行。显然,除了工作中的那个投资组合外,他也能把生活的“投资组合”打理的很均衡、很和谐。

      ■简历

      王劲松: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通过CFA第三级考试。曾在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历任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银河稳健证券投资基金与银河收益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2007年1月起担任银河稳健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