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08年股改限售股解冻的上市公司为956家,按市值测算,合计解冻金额约为15819亿元,其中按月解冻额度在1000亿元以上由低至高排序,分别是2月、11月、10月、12月、8月,分别为1427亿元、1690亿元、2001亿元、2679亿元、4087亿元,很显然鼠年四季度的解冻额度占到全年的四成,而8月份单月解冻额度又是峰值占全年近三成。由此判断,鼠年“大小非”解冻压力在下半年,8月前后是否会形成全年股指高点更值得关注。
另外,投资者直面所持股票的“大小非”减持过程,更是错综复杂,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应对,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投资大鳄们所做的投资加减法,往往会成为股市拐点风向标,境内股市随着限售股的逐步解冻,亦会产生大股东集中减持或增持的加减法,预研境外股市案例,能令境内投资者胸有成竹。
今年8月后步入限售股解冻高峰期,投资者在判断股市涨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大股东的投资加减法。近期金融股股价调整频繁,市场仅简单将调整压力归咎于再融资作祟,殊不知去年四季度不少金融股大股东密集减持,方是令近期金融股脆弱的根源,所谓再融资仅是调整加剧的导火索而已。彼时若留意大股东频繁减持民生银行、中信证券,对金融股敬而远之,那么现在当再融资引燃金融股恐慌症时,反而是大胆增持深跌金融股的好机会。
再看境外大股东密集减法之后的案例:李嘉诚在减持非核心股的同时,开始增持旗舰股长江实业;而巴菲特多路减持后,更是回防美国资本市场,资金储备充足后,擎起拯救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大旗。而曾遭大幅减持的中国远洋、中石油H股也获得瑞银等机构的再度增持。即便如境内曾遭大股东泛海集团密集减持的民生银行,泛海集团亦曾表示有意在未来6-12个月内增加其在民生银行中拥有权益的股份。显然,大股东的投资加减法,其实与所谓投资“波段”相类似。
有鉴于此,投资者未来在大股东密集减持股票期,应提防股指拐点来临,同时遭遇大股东持续减持的板块股票更应该慎对。而当大股东再度增持时,此时情况会有差异,既有大股东不再购入原有股票而是增持别的股票,也有新大股东介入原先被人减持的股票,例如:近期中石油、中国远洋H股便受到瑞银等机构持续增持,此时就应该是关注投资良机的时候了。
如果说股市大鳄们的投资加减法,资金最终仍然留在股市中,只是在不同市场不同股票间流动,另有一类投资减法却要反复斟酌了,近期频现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即为案例,例如:三花股份、新和成、德豪润达、科华生物、山河智能、天邦股份、海翔药业、思源电气等多家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后套现。可以预计,未来如果创业板推出,此类套现会更加频繁。
发起人大股东和高管只要遵循法律及擅用资本市场游戏规则,套现无可厚非。但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只能通过案例分析来防患于未然,谨慎应对了。首先,历史上曾有职工股三年解冻的先例,某些上市公司在职工股解冻前刻意做高利润并辅之以优厚分配,让职工股能抛个好价钱,那么现在利润更加丰厚了,会不会有公司故伎重演呢?上周深交所对于中小板公司高送股现象的善意提醒值得投资者深思。其次,如果大股东持续在套现,最后演变成类似兴业房产散户股东当家作主,那就更值得三思了。
限售股获得流通权后,与国企大股东流通层层设限不同,民企及自然人大股东兑现自由度较高,如果再度限制其流通权,那就违背了股改的初衷了。可行的措施是借鉴海外股市经验,通过税收对大股东的套现冲动进行制约。
2月之后恰是2008年上半年限售股解冻资金压力的洼地,而新基金的持续发售能给股市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因此3月起股市的春季行情将是可以期盼的。但全年限售股的解冻金额压力集中在2008年下半年,因此全年股市呈现箱体波动趋势的概率是最高的。而2009年起,限售股的解冻压力便开始渐渐缓释了。
股权流通比例增加后,既会增添上市公司股权并购的利好题材,也会增加大股东套现的不可测风险,因此,全流通后的择股策略,投资者更需谋定而后动,以应对更加扑朔迷离的题材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