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路演回放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信息披露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封面
    从三大关系看A股市场深陷“再融资门”
    利空释放
    将形成短期底部
    “再融资”
    ——压垮“政策底”的雪?
    恐慌杀跌或形成年内重要大底
    黄金仍是未来几年稳健投资佳品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三大关系看A股市场深陷“再融资门”
    2008年0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海通证券 吴一萍
      新基金发行的消息并没有给市场增添信心,相反市场却给予了否定的答案,这种反应是否正常呢?或者说该怎么理解这种对利好不给予重视甚至负面理解的现象呢?从下面的三大关系中可以看出,目前的A股市场已深陷于“再融资门”中,单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已难于自拔。

      ⊙海通证券 吴一萍

      

      供给与需求关系:不匹配已十分严重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证监会连续三周于每周五新批两只股票型基金发行。对于密集批准的新基金,市场前两次以年线附近抵抗的长下影线来表示响应。而这次却并不管用了,市场对新基金频发“救市”产生了怀疑或者说动摇。是什么使得市场对新基金输送的积极信号忽略了呢?笔者认为是对资金和筹码供求失衡的预期。新基金发行是给目前疲弱的市场开闸放水,这种开闸的确有标志性的意义,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新发基金面世给市场带来的资金同越来越汹涌的扩容规模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政策信号的释放给市场带来的信心是微弱的,并不足以使得市场扭转。目前市场所面临的扩容、IPO、再融资、大小非等问题,无疑是最直接导致市场信心脆弱的关键因素,在供求预期明显改变了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乐观情绪开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谨慎甚至是悲观。这种情绪一旦形成,不改变筹码和资金的供求失衡预期就不太有可能扭转,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基金的放行不能改变甚至不可能缓解这种预期。

      

      与外围市场关系:联动性大为减弱

      有一种观点,是把此次A股的下跌归咎于次债和外围市场。但是,外围市场在次债阴影的渐渐缓解下已经露出了些许曙光,在这样的氛围下亚太市场特别是香港市场开始显露出企稳迹象,可是这并不能够挽回A股下跌的步伐。这说明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下跌虽然给了A股沉重打击,但是这并非问题的根本,外围市场并没有面临我们A股这样的供求矛盾,在外围市场明朗了之后,A股仍然可能受困于筹码和资金供求失衡的境地。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A股和全球股市的关联度可能减弱,外围市场对A股投资者的心理支配作用也会减弱。目前A股不得不面对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估值要比全球市场高出一大截、比香港高出差不多一倍,存在估值修正需求;另一个就是供求失衡在一个时间段里面可能还会存在,要重新扭转失衡的状态需要得力措施的干预和对资本市场功能的再审视。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在A股自身上,而不是简单地将外围市场作为A股的参照系,去寻找外围市场的支撑。

      

      大盘与个股关系:走势脱节仍可能延续

      金融、地产等大盘权重股是导致股指步步走低的主要因素,蓝筹股再融资的压力是问题所在。从估值来看,这个群体在下跌了一定的幅度之后已经开始显露出估值的吸引力,但是还不能完全纳入长线资金的视野,毕竟这个群体和香港市场相比也仍然有不小的溢价存在。换句话说,蓝筹股还没有便宜到足以吸引场外长线资金入场的时候,因此,股指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不过,与此同时,小盘股的热闹格局却是成立的。尽管小盘股已经没有估值的约束可言,但是成长和重组的预期给这个板块注入了活力。虽然市场对于这类群体的担忧是明显的,而且参与者也并非茫然未知,只是在短线投机的活跃资金还没有冷却的状态下逐个在相应板块上制造热点的格局有望延续,高的换手、宽幅的震荡是这一群体最突出的特征,伴随的是活跃资金的不停腾挪。当然,这种赚钱效应并不能够吸引长线资金入场,因为对于某个热点板块来说持续性是根本问题;但是,短线的中小资金在负利率的挤压下仍然可能停留在这些板块里面。所以,股指和个股的脱节很可能还是会延续下去,局部获得赚钱效应的情况也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