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紧缩激发另类融资 铜牛市 “中国因素”遭拷问
    解秘铜融资操作路径
    中外机构大打“口水战”
    流动性过剩
    是商品走牛主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外机构大打“口水战”
    2008年0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嵘
      ⊙本报记者 黄嵘

      

      中国铜价屡屡跑输国际价格,令国内外两个市场中分析师们对于“现货充裕”还是“中国需求”的问题打起了“口水战”。

      在这波行情中,国外市场上仍旧将原因归结为“中国因素”。BNP Paribas的金属日评称:“有很多交易商的观点认为中国的需求保持强劲,尽管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西方经济减缓。但中国1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通货膨胀为7%左右为11年来的最高位。”

      “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宏观经济,还是给了我们一些乐观的预计。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正在为商品的需求提供强大支持,并且抵消了对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出口下降。”UBS的John Reade说道。

      但国内的机构却对此做出了另一番解读。江南期货认为:中国春季消费成为市场看涨的理由,节后不断有货源进入国内市场。全球铜供需处于平衡状况,中国进口铜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出现阶段性需求短缺,但国内市场却受到了进口铜到港以及现货充裕的压力。每次春节后几周,上期所库存都会出现大幅增加,这是备库行为所致,并不能反映中国真实的消费情况。

      长城伟业分析师景川在周报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近期市场的上升主要是由于伦敦方面库存的不断下降带来的支撑,但同时中国方面库存增加却开始对现货构成压力,前期两地差价关系导致的进口铜已陆续到港。而且伦敦铜库存减少主要来自亚洲仓库,这预示着中国进口铜的继续增加,这使得上半年中国市场的现货更为充裕,对期货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