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机构
  • A4:基金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专栏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专栏
    无形城墙绊住了中国现代化
    大志向小人物
    窒息上海滩之惑
    高管辞职套现:诱惑太大规制太软
    都是凯恩斯的孩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志向小人物窒息上海滩之惑
    2008年0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育琨
      ◎王育琨

      管理专家 《经理人》商学院院长

      上海市委新任书记俞正声呼吁上海人思考,“上海为什么没出马云”?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此也颇有感慨,还专门率领一个庞大的广东考察班子到杭州探访阿里巴巴总部。两位书记的关注引出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这可以从人文、地理、文化上给出些说法,也可以从经济现实给出解释,甚至还可以从体制制度上找出原因,但我想可能都不见得得体。回答现实问题最怕从概念出发。我们需要首先结识马云。

      本栏前几篇曾分析过,与第一代企业家将90%的精力投入人脉关系不同,马云与史玉柱一样,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行业和客户。但是他的商业观又与史玉柱有着明显的区别。史玉柱持有巨人公司68.43%的股权,马云却只持有自己上市公司7%的股权。马云认为,中国太多企业因为强调控股权与控制权,而最终陷入利益争斗,影响了公司发展。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不需要股权而需要智慧。

      好一个靠智慧不靠股权控制!仅此一点,马云就明显区别于大多数中国企业家。或许这跟马云从小就没有生活在顶尖的那部分人当中的经历有关。

      马云1964年出生在杭州一户普通人家。他曾自我调侃,他非常懒,以至于都懒得长肉。马云从小功课就不好,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就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

      1988年,马云大学毕业后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英语老师,1992年,又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翻译社没给马云带来什么钱,倒是在1995年4月给他带来一次出国机会。那一次,马云被互联网撞了一下腰。他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空白,便透露着商机。借用互联网把庞大的中国产品介绍给世界:马云看到了撞上来的历史性机遇。很多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多是惊叹技术的神奇,而马云却想到的是,在中国可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今天有想法,明天再行动,想法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情由而不再动人。马云深知人性的这种后拽力。回国以后,开了眼的马云找了24位朋友到自己家里交流他的新发现。马云迅速辞职,借了2000美元,与朋友一起在家里开办了“中国黄页”。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受命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很快,马云嗅出了体制内级差地租对人的创造激情的遏制。他抑制不住创业的冲动。

      1999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在马云位于杭州湖畔花园的100多平米的家里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期间,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没日没夜地忙着,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马云起初把公司注册到上海,但是在大上海,维持一个公司成本太高。马云支撑不了上海昂贵的开支,只好定居杭州,而且这里还是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带。

      马云没有钱,庞大的运营费用将马云压得喘不过气来。马云不得不发挥他极具煽动性的口才和想象力优势来弥补欠缺。他奔赴各类大学、电子商务网络会议和论坛上,宣讲他的B2B模式。听众和海外媒体开始对马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到阿里巴巴来浅谈投资的跨国投行副总裁蔡宗智被感染了,放下75万美元年薪加盟了阿里巴巴。

      蔡宗智带来了国际投行的人脉。1999年高盛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天使基金”。1999年底,在听了马云6分钟的阐述后,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判定阿里巴巴会成为一家和雅虎一样伟大的公司,当即表态,“马云,我一定要投资阿里巴巴!而且用我自己的钱”。2000年1月,双方正式签约,孙正义投入2000万美金。2004年2月,阿里巴巴再获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

      继1999年国际投行精英蔡宗智之后,2000年5月雅虎搜索引擎及其许多应用技术的首席设计师吴炯加盟阿里巴巴,2001年,在GE工作了16年的关明生加入阿里巴巴就任COO(首席运营官),2003年,微软(中国)原人事总监和联想网站原财务总监加盟阿里巴巴。

      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世界上顶级人才纷纷投奔阿里巴巴的马云呢?

      还是马云宏伟的设想,它对任何一个网络技术人员都具有难以抵挡的诱惑力,它给技术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满了挑战。现在,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研究开发队伍已汇聚了来自Oracle、Yahoo、Excite Home、Eloan和GetThere.com的技术精英。马云使他们确信,雅虎的搜索引擎形成了全球几亿人的上网习惯,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将通过改变几千万商人的商务方式,来影响全球几十亿人工作生活的方式和质量。

      马云这个不起眼的凡人,什么也不是因而不怕输,对互联网一窍不通因而无知者无畏,没有可依仗的体系因而激情四射,没有设计产品发明技术的能力因而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领袖魅力。上海市委书记的天问,可能无形中拔高了马云。或许,人才济济、山头林立、国有体系完备的上海,容不得马云这样不起眼、不安份的小人物出人头地。相反,杭州温润的气候和闲雅的氛围,更容易使马云找到生存空间。高楼大厦林立的上海,很容易把有大志向的小人物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