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机构
  • A4:基金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专栏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期货
    贵金属大涨
    黄金白银齐创新高
    三驾马车拉动 商品步入后超级牛市
    中金:糖价可能提前步入上涨周期
    连续放天量 白糖期价“上蹿下跳”
    黄金交易所
    上调白银合约保证金比例
    郑商所将进行交易系统测试
    期指仿真大幅反弹
    国际投行预测
    中国或将成铝净进口国
    透析油脂大牛市的“前世今生”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透析油脂大牛市的“前世今生”
    2008年0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钱晓涵
      豆油期货主力合约走势 张大伟 制图
      消费升级打破供需平衡 进口成本激增引发暴涨

      ⊙本报记者 钱晓涵

      

      结束全程长达三千公里的考察之旅后,考察团成员对此轮油脂暴涨行情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探讨。记者发现,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事实上,进入2000年后,我国油脂市场的供需状况就已然发生转变;2006年前后,油脂市场具备了较为牢固的牛市基础。虽然今年春节前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暴雪天气对油菜籽产量影响还难下定论,但灾害天气的出现彻底点燃了油脂价格全面井喷的“引线”。

      “2002年,我在南京市江宁能收到10万吨菜籽,但到了2006年、2007年,却只能收到几千吨。”业内资深人士、原南京油脂公司总经理助理林兵对记者表示,不到五年的时间,国内油菜籽的供应就已经跟不上了。“很简单的道理,由于当时菜油价格偏低,农民种植油菜利润很低,于是纷纷改种茶叶、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或者干脆选择抛荒。在这样的情况下,油菜籽的供应难以满足油厂需求,菜油产量连年下滑。”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饮食习惯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食用油的消费2000年前后开始出现猛增。

      上海金杨油脂有限公司副总邓仁亮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食用油每月最多4两,合算下来,一年最多只有5、6斤;但2000年后,居民食用油消费量出现激增,目前大致上升至每人每年14斤至16斤。即便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美国、加拿大、法国等欧美国家,人均年食用油消费量约在30斤左右。换句话说,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人食用油的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事实上,油脂消费不仅仅停留在食用层面,以豆油为首的植物油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其他领域。“比如油漆,原本需要在里面添加亚麻油,现在成本提高了,我们就选择豆油进行替代;包括饲料,现在也会在其中添加豆油成分。”邓仁亮介绍说,由于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欧洲国家普遍开展生物柴油研究课题,试图把农产品引入工业领域。这些全新用途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全球对植物油脂的有效需求。

      “农产品大豆的缺乏、国际原油的上涨,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了油脂市场的大牛市。”在林兵看来,这次暴雪天气的出现令油脂提前进入第二轮上升通道,但油脂的大牛市远未结束。

      “国际原油价格站稳100美元/桶以后,预示着全球将进入新的通胀周期,对于油脂市场来说,这势必会加速豆油、菜油、棕榈油等品种的加速上扬。”

      据了解,2006年是油脂市场步入全面牛市的启始之年。

      以豆油为例,2006年4月份,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价格在4980元/吨附近;到了7月份,豆油价格上涨至5400元/吨左右。此后,油价上涨势头一发而不可收拾,6000、7000、8000、9000……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豆油价格轻松突破了10000元/吨大关。进入2008年后,豆油涨势更猛,截至昨天收盘,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0809收报13124元/吨,油价在两个月内大涨近31%,成为市场上最为紧俏的商品之一。

      据业内人士介绍,除豆油外,菜籽油、棕榈油、玉米油、花生油等一系列油脂全都涨势如虹,尽管贸易商全力进口,但国内现货市场仍然难见油价下跌。

      据了解,2005年前后,我国从加拿大进口菜籽的到岸价格在180至190美元/吨之间;但到了今年,菜籽的进口成本已经攀升至765美元/吨,几乎是当年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