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中,除了传统的艺术门类如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这几大门类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类艺术作品的诞生与发展则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尤其是除了摄影之外的动态影像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发展得比较迅速。一批年轻的艺术家拿用手边的DV,运用这种新的方式来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感悟。虽然采用的媒介并非传统的笔墨纸砚,但同样制作出了不少优秀的数字作品。这些作品目前一般都是在画廊中进行销售,由于很少有藏家关注这部分新媒体作品,所以这些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量极其有限,在国内的拍卖市场上也基本没有拍卖过动态数字影像艺术品,所以新媒体艺术作品未来的市场行情目前的的确确是处于一个“原始股”的状态。在此,我们挑选了四位年轻的新媒体艺术家,对他们及其作品作一介绍。
阚萱 直接、中肯、准确地“仿真”
阚萱,1972年出生在安徽,早在90年代她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时,就开始关注录像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其创作的作品除了一些摄影,装置作品之外,阚萱运用的主要媒体是录像。她的录像关注的是我们天天体验但经常被疏忽的一些生活中的琐屑元素与感觉。阚萱通过她特有的想象力,很直接、中肯、准确地“仿真”它们。在她的一个录像作品中,她把不同调味品咽下去,她拍摄她下咽时的细微表情。在另一个作品中,她用手把鸡蛋一个一个捏碎(“鸡蛋”,1999),让液体慢慢地滑下来。她还拍了一些小物体(苹果,头发,咖啡滴……)掉到水里,用一个声音描述每个物体的颜色。由于录像是黑白色的,颜色的呈现只是在黑、白和灰色之间(“物体”,2003)。
她的有些作品是通过场景来制造奇特与荒诞,从而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如两个中年男人在一个广场上互相瘙痒所发出的笑声(“A Sunny Day”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003);阚萱自己在地铁里一边走,一边叫自己的名字,同时应答自己的叫声(“阚萱,哎”,1999)。阚萱从2002年到2003年参加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ijksak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一个艺术家居住项目,目前的阚萱就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和北京两地。
徐震 将录像和装置并行
活跃于当代艺术圈的影像艺术家徐震的作品涉及较为广泛,包括摄影、装置及影像,上世纪90年代末期,徐震以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涉及身体的视觉作品逐渐为人所知,作品常常直接使用“身体”将他个人的独特体验和中国社会政治的姿态反映其中, 有着很强的概念意义。作品《彩虹》是1998年的一个短小的录像作品,在4分钟的长度里一个无名者的赤裸的后背渐渐地改变颜色,从浅粉色到深红色,因为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击打皮肤,镜头的节奏是无规律的,时而停顿并带有打击声,这件作品于2001年入选威尼斯双年展。
2001年后,徐震开始了装置艺术的创作,其中不乏一些值得关注的作品,如2004年上海双年展期间上海美术馆的走得“快”的时钟,以及《8848-1.86》。2004年徐震还获得 “中国当代艺术奖”最高奖。在《8848-1.86》作品里,徐震用录像摄影照片等媒介证明他不仅攀登了“世界第一”的珠穆朗玛峰,还设法和一组专业登山者锯掉了山顶的1.86米,一个月后,这个冰冷的战胜品成为了艺术家装置作品里最无法抗拒的一部分。这些作品引发的观众舆论与社会本身也成为了徐震创作的一种材料。
杨福东 “后89”影像艺术家
杨福东,197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1990年末起他开始从事于电影和录像的艺术创作。这位已成为“后89”影像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凭借其优美而感性的图像,纪录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城市知识分子和年轻人所感受的疏离。他的作品反映了新一代的年轻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妥协和困惑。
录像作品《竹林七贤》五部曲是其代表作品,计划将在五年内分成五个段落完成。在这个影片中,他把人物都定位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外知识分子的典型装束,七个成双结对的男女,在黄山中摆出各种造型和姿势,然而片中的对话,却又是现代式的无病呻吟。艺术家用这样的意象来尝试突破现有的电影叙事传统,把人类内心对于自身存在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性传达给观众。《陌生天堂》的影像质感更像是七十年代中国社会沉闷的日常生活的“小城之春”化,影片中的人物具有七十年代生一代人的寓言形象的外表特征,构思巧妙,画面精美但同时由于叙事性的刻意削弱,影片非常深奥晦涩。2004年杨福东入选 “Hugo Boss当代艺术奖”,其作品《第一名知识分子》(2000年作)在2006年纽约苏富比秋季拍卖中,以16.8708万元价格成交。杨福东近期的录像作品还有《半马索》(2005),《蛇的复苏》(2005),《靠海》(2003),《天上,天上——茉莉,茉莉》(2002)等。
曹斐 让艺术去影响现实
曹斐出生于70年代,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99年开始涉足当代艺术创作,其作品类别跨越了录像、观念摄影、装置、实验戏剧等多种类型,她关注青年文化、地方文化中的因素。2006年获得了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优秀年轻艺术家奖。
在曹斐早期作品《COSplayers》中,反映了读90 年代日本漫画成长起来的人的特殊的乐观浪漫的情结,录像作品 《嘻哈:广州》、《嘻哈:福冈》和《嘻哈:纽约》致力于将不同国家的文化与HIP-HOP 文化的完美结合。后来,曹斐的艺术创作转向关注国内,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模式发展、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尝试着让艺术去影响现实。《珠三角枭雄传》是一个由数个短小单元组成的演出,试图重新拼贴出别样的珠三角洲的地缘现实和历史典故,探讨社会的失控状态,再现另类秩序的发展。
曹斐最为人知的作品还是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以“中国翠西帐篷”作为她参展的题目,受到当时正热门的在线游戏"第二人生"的启发,她将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化名“China Tracy”(中国翠西)并建立一个名为“China Tracy Pavilion”虚拟场所,邀请网民参与互动,让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超维度对接,将中国馆带入了更为全球性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