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投资人,自由撰稿人
现居河南平顶山市
就因为是杜甫的邻居,村民李书箱从2003年到2007年,被迫搬了四次家。这一荒唐事件的背景是,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南窑湾村杜甫故里景区升级改造,不断扩容,由当初的AA级景区扩大到AAA级景区,直到最近要追求的AAAAA级。随之,越来越多的杜甫邻居被要求拆迁。为村民们腾地走人,当地政府中人抡起了株连三板斧:对被拆迁户,亲戚中有当教师的,停课,由教师动员被拆迁户“自动”搬家;有做工人的,停工,回家搬迁,啥时搬迁完毕啥时复工;有做公务员的,停职,头等大事也是搬迁。
巩义市地方镇政府如此大动干戈,目的据说是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纪念杜甫伟大精神,这种主观动机无可指责,但具体做法以及成的客观结果完全背离了目的。
先说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所谓AAAAA级景区,那是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星级景区标准,未必有实用价值;巩义杜甫故里遗产先天简陋,靠人造景点来弥补未必就能引来游客;成都杜甫草堂规模代有增益,也早已名满海内外,巩义地方再打杜甫旗号来发展旅游,其市场竞争力又如何能乐观呢?
再说纪念杜甫的伟大精神。巩义地方政府的做法与杜甫精神真可以说相去十万九千里!笔者读过不止一本杜甫的传记,纵观杜甫一生之行吟之行迹,诗人毕生的真精神可以用“爱国爱民”来概括,而其中要点有二,一是正义感,一是同情心,具体说,杜甫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均能体现出他的正义感来,他对最广大人民群众,对下层弱势群体,始终是一副仁者情怀,充满同情心。杜甫是个标准的儒家政治理想的实践者。青年时期,他曾写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千古名句,来表达他的入仕理想和从政理念。杜甫从未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也从不唯上是从,更从不认为皇帝做什么都“政治正确”。唐玄宗穷兵黩武,扩张领土,造成边境尸枕如丛、血流殷地,对此,他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诗笔批判矛头直指唐明皇:“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中国历代的官场中人,绝大多数信奉恪守“吃纣王俸禄,不说纣王无道”的混世哲学,对比杜甫,高下立见。
“安史之乱”中期,肃宗皇帝领导的政府军攻破安史叛军首都洛阳,安史残部逃回河北,这时,肃宗集团上层核心出现了分歧,一派主张停止攻击安史残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去收拾永王李璘集团势力,以防其势力坐大;另一派则主张继续进攻安史叛军,将平叛事业进行到底。杜甫当时是肃宗皇帝的左拾遗(即谏官),正义感驱使他向肃宗皇帝力陈利害,反对南下,继续平乱。为此,他被贬了官,降了职。
杜甫一生仕途坎坷,生活上大多数时间都很困顿,但他还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在两川流寓期间,他把瀼西草堂借给亲戚吴某居住,有一邻居老妇常到院内树下打枣,吴某就插上篱笆,杜甫知道后,写下《又呈吴郎》,示意吴某不要插篱笆,诗曰:“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老先生为最广大的民众鼓与呼,并体现他以民为本的仁政理想的诗篇,还有很多,如《驱竖子摘苍耳》:“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米乞窄;饱食亦何心,荒哉膏粱客。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1200多年来,杜甫最感动中国人的诗句,当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何等仁爱博大的胸襟气魄呀!中国儒家的政治追求是社会和谐、人际仁爱,今天执政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政治文化的继承,更是对其的升华和发展。但在各地的具体实践中,有不少做法却大大走样,有的更背道而驰。一些地方官员不顾民生,罔顾实情,仅仅依照那些拍脑袋拍出来的标准或规划,即强迫民众做出牺牲,大建那些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在拆迁中,或滥用警力、乱用职权,或纵容黑恶势力侵犯民众基本权利。地方政府中人与开发商沆瀣一气,低价征地,高价卖房,让别人拉动经济、提升GDP数字,自己却悄悄地廉价拿地,集资建房。如果杜甫老先生复生,看到今天的种种害民工程,必会痛加斥责!
纪念杜甫精神,首先得弄明白杜甫精神的真义。杜甫精神的真义,就是正义,就是仁爱,这既体现在他反对什么,支持什么,也体现在一些很平凡的物什上和日常琐事上,如简陋的草堂、如小枣。这种正义和仁爱,绝不是大话、空话、套话、美而不信的官样文章,绝不是说了不算数的漂亮话和不兑现的空头支票假承诺,它是具体的、实在的,且是对民众有实用价值的。纪念杜甫,就该是弘扬这样的真义,现在巩义市地方镇政府如此这般野蛮强拆,到底是纪念杜甫,还是糟蹋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