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股市仍是不振使A股继续处于低调状态、招商银行与中国平安的巨额“小非”流通,以及中国平安天量融资案的即将表决使行情处于敏感状态。因此,大势整体整理待变,个股行情我行我素,投资者矛盾重重是当前市场真实的写照。
扩容“掂量”估值水平
“大、小非”与绝大多数市场投资者一样,也普遍存在看涨惜售,看跌套现的问题。原先市场估值水平的高居再结合行情转入调整状态,必然会导致“大、小非”套现意愿的增强、再融资冲动的强烈,即使新股发行也有乘市况好的意图。因此,以“大、小非”流通和再融资为主的扩容压力带来行情涨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股东或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对市场估值水平的博弈过程。这说明行情整体已经从2006年的机构与机构博弈、2007年的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博弈的时期转入到了大股东(或上市公司)与市场投资者博弈的新阶段。这个博弈就是对市场合理估值水平的博弈,上市公司选择在合理估值水平以下增发,“大、小非”选择在合理估值水平之下流通,市场投资者乐于接受,最终当然是皆大欢喜。反之,如果上市公司或大股东比较贪婪,选择在股价远超合理估值水平的时候增发或减持,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公司形象受损、投资者被套、增发可能会夭折的两败俱伤。股市是投资的场所,也是融资的场所,投资者不反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或大股东减持的行为。但是,正因为最了解上市公司合理价值的是大股东或公司自身,所以,但凡在合理估值水平之上的进行市场化增发,或者规模性减持,其动机起码是值得推敲的。
至于,什么样的估值水平是合理的,什么样的估值水平是行情新的价值中枢?这就需要通过供给方(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与买售方(市场投资者)的反复博弈来决定。由于再融资和“大、小非”涉及到各行业、各板块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因此,存量扩容与增量扩容对市场估值水平的检验是整体性的,本轮调整将决定行情新的估值中枢。反复博弈决定着行情整体上可能还会有多重反复,对各行业、各板块、各公司估值水平的测量意味着规模性行情较难以出现,区域性的主题行情及具体的个案行情会层出不穷。
行情已经跌出新机会
年初以来的下跌,有外部次级债危机的因素,有内部雪灾、通胀、扩容压力大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原先行情估值水平过高,在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后投资者信心和预期受损的原因。行情调整到目前阶段,通过市场估值水平随行情调整下移,以及随年报陆续公布公司业绩水平整体提升的双向运动,使得市场整体上已经再度具备了新的投资价值,新的投资机会也在陆续出现:(1)以4个季度滚动计算的A股整体静态市盈率已经下降到32倍,在2007年年报出齐后,这个静态估值水平还将大幅度下移;(2)年初以来进行增发的上市公司中已经有超过10%的公司股价出现“破发”;(3)金融、地产、黑色金属等行业对应2008年预期的动态市盈率均已跌破20倍;(3)截止到2月29日,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32.6%,大大超过机构们原先普遍预期的50-60%水平,年报再度超预期增长已初见端倪;(4)进入3月份后,市场对一季度公司业绩增长状况的预期将开始逐渐清晰起来;(5)二月份开始陆续批准发行的一批新基金已开始进入建仓周期;(6)行情跌破4500点之后,市场已经明显感触到了政策面的暖意,如果行情继续下挫,可能会涌现更多、更有力度的利好;(7)两会期间出现的新基调有望对处于迷途状态的行情起导航作用;(8)受监管把关、市场反应、估值水平已经下移的影响,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欲望已大为收敛,“大非”解禁不流通已成为普遍现象;(9)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预期正在不断增强,这对沉重不堪的权重股有望起到新的提振作用。
虽然短期走势可能还有反复,但无论是从行情相对或绝对估值水平看,还是从以上诸多市场动态看,或者是从行情周期看,行情下跌后阶段性的新投资机会正在逐渐形成。
择股“买跌”已是好策略
关于近期行情,许多投资者太突出了上证综指的指标作用,又太突出了年线的技术性作用,从而过度地拘泥于年线失守与反抽等方面。谁都知道,上证综指早已被几个权重股“控盘”,因权重股的作用,在去年的3、4季度和今年的一季度使上证综指分别出现了超强和超弱的现象,因而上证综指已不能反映整个市场的全貌。除了上证综指外,其它所有指数均在年线上方稳如泰山;此外,近期农业、医药、创投、新能源等主题性行情频频出现突破估值边界持续上行的现象,也表明资金推动性行情的牛市特征仍在。在这样的市况下,如果继续拘泥于上证综指在年线之下的反抽与失守,很容易陷入“左眼瞅着指数跌,右眼望着股票涨”的操作迷局中。近一阶段震荡无常的行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3月中、下旬因许多待明朗因素的逐渐清晰而开朗起来,届时,金融、地产、钢铁、建材行业股有望得到复兴,现阶段对此类优质股“买跌”已是较好的策略。在此之前,行情焦点更多的仍会集中于两会主题下节能减排、医改、创业板等相关行情的逐热效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