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要闻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环球财讯
  • A8:专版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公司
    关闭办事处 百思买无北京开店计划
    降价风起 二手房市场“浮筹”涌动
    “血本”治污 部分原料药企陷生存危机
    微软CEO:
    收购雅虎报价合理
    汽车厂商
    在美国遭遇销售寒流
    北京限价房政策
    有望上半年实施
    三星和索尼将再建
    液晶显示板生产线
    2007年度中国汽车
    质量投诉报告出炉
    大众豪掷44亿美元控股斯堪尼亚卡车
    通用汽车高层变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血本”治污 部分原料药企陷生存危机
    2008年03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勇
      ⊙本报记者 叶勇

      

      面对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针对环保的严格规定和制药排污新规出台的压力,原料药企业在政策倒逼之下纷纷加大投入,出血本治污。高昂的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部分小原料药企业回天乏术,行业里优胜劣汰已成定局。

      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俞观文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那些环保先进企业,成本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比如浙江海正药业,应对新规会造成总成本提高5%,对于另外一些大型原料药企业,总成本提高在10%左右。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直忽视治污的企业来讲,10%的成本提高将形成致命的打击。

      “为应对在环保方面将要面临的压力,总厂在2002年就投资1亿元兴建了污水处理厂,2003年动工,2004年运行,日处理污水3万吨,每年投入运行费用3000多万,今年还将增加1000多万投入设备添置和管网改造。” 东北制药总厂环保处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业内涌现出一批重视环保的企业。如石药集团环保支出高达3.5亿元,华北制药、 海正药业环保投入2亿元,东北制药、鲁抗医药、新华制药一年的环保运行费用就高达3000万元以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两年来,因环保被停产处罚的企业也屡见不鲜。

      中信证券分析师罗春蕾说,其在调研中发现,按照即将推出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好多小企业根本无法按标准做下去,不少大企业也很吃力。按照法规中的最终标准,不少地方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和世界银行规定的标准。她认为,按照新的规定,那些产品单一的普通企业,投入二三亿的产能投资中,其中用于环保达到一亿元之高,关键是固定资产投资很高。

      “原料药企业将面临治污中的资金运行费用和技术问题两大困难,小的、承受能力差的企业将会关门。”俞观文指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对本报记者表示,提出标准是迟早的事,只是越晚提问题越大,开始阶段,企业会有困难,一下子企业压力会非常大,但是企业应该从长远利益着想积极面对,只要企业下决心加大投入,技术不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已经有企业率先做到了,技术是不同的,不论用何种方法,路线不同、工艺不同,但是最终结果是一样的,成本一定会提高。倒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压低成本。如果现在不治理,等到关停、搬迁时对企业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新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有新标准涵盖的品种太少,数据采集不充分、个别品种环保治理还缺乏有效的途径、先进技术表述不明确的问题;另一方面,据业内专家透露,环保指标越往上做越难,因为,环保指标的最终控制来自于生产各个环节,指标要求越高,深加工的难度越大,后面提高的环保指标成本是前面的3至5倍。

      于明德建议,在一些化工原料、中间体生产集中的地方建立大规模的设施,由多家企业共同出资,实现资源共享、快速达标。另外,筹集专项资金建立环保基金,对优秀企业给予补贴和奖励,对环保落后企业完善处罚机制。希望建立企业一级处理和和政府二级处理的治污机制。“国家应该对优质企业采用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处罚。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排污税。”俞观文也建议。

      ■记者观察

      危局之后

      优质企业将随市场腾飞

      ⊙本报记者 叶勇

      

      “排污费用在成倍增加,产品利润空间在缩减,由于限量排污所以我们产能也难以释放。说实话,我们现在的日子过的很难!”,一位国有大型原料药企的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叫苦。短期来看,即使先前排污控制得好的原料药企面对新规日子也不会好过多少,更毋庸论那些一向忽视环保的企业。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必有大量孱弱者落水身亡。高高的排污门槛也必将使得一批企业关张。“以前一个品种有几十家企业在生产,造成市场上产品参差不齐的现象,新规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俞观文指出。

      “有些小企业确定无法实现治污投入,面对现状无能为力的,关闭就关闭了吧。”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表示。

      不过,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却将腾飞一片市场,据业内权威专家预计,去年化学原料药工业可能累计完成销售收入约2000亿元,累计完成利润总额超过120亿元。而目前,国内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企业粗略估计大约在1500家左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原料药企专家认为,严格实施新规后,在原料药行业里每个细分行业将只会有几家能够很好的存活。这样来看,部分依靠提高技术、加大投入、改善管理和着力控制成本的企业将度过难关,取得最终胜利。而挺过难关之后可能会迎来甜美的果实——部分企业将享受现在由一千多家共享的一百多亿的市场。毫无疑问,现在在细分行业里占据垄断地位和有先进排污控制能力的企业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而目前,这种形势已经初现端倪。“由于排污限制,不少小企业生产不了,产能就减少了,造成某种产品在市场上供需不均,这也是导致目前部分原料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中信证券罗春蕾认为。

      另外,中投证券分析师周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该规定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准入门槛,使国内原料药企业依靠低环保门槛而与外企打价格战的空间大大缩减了,有助于行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和产品利润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