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要闻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环球财讯
  • A8:专版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缓解CPI上行压力须压低房价
    全国统一的社保
    一卡通宜尽快推行
    巴菲特摒弃8000亿
    救市计划背后的预警
    创业板的积极意义在于提升小企业素质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乃稳定物价之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缓解CPI上行压力须压低房价
    2008年03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军华
      要想把CPI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必须防止粮价(食品价格占我国CPI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一)的过快上涨,而要平抑粮价,就必须重视房价与粮食等价格之间的比价复归关系及内在联动性,坚定地执行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促使房价的理性回归。如此,既可能减轻通胀压力,也可以减轻住房这一民生压力。

      ⊙陈军华

      

      3月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间隙表示,今年CPI调控目标“不比去年更高”,而去年的CPI调控目标是在3%之内。而在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然是通货膨胀,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从紧的方针,不会因国内外一些新情况的干扰而改变。

      将CPI控制在3%以内,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须抑制粮价(食品价格占我国CPI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一)的过快上涨,而要平抑粮价,就必须重视房价与粮食等价格之间的比价复归关系及内在联动性,坚定地执行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促使房价的理性回归。只有房价调整,通胀压力才能逐步得到缓解,CPI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房价与CPI之间的关系是容易被忽略的。这是由两个错觉导致的:

      其一,从表面上来看,居住类价格在我国CPI权重中的占比并不高,只占13.6%,远低于食品类价格占比。而在世界发达国家,居住类价格所占CPI权重很少有低于30%的。因此,许多人认为居住类价格对我国CPI的影响不仅有限,而且不够敏感。其二,计入CPI的主要是房租而非房价。在我国CPI居住类价格中,包含有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租房价格和水、电、燃料价格。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的房价持续上涨,典型的如深圳市,去年仅上半年房价涨幅就超过了50%。但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同时,房租却未同步上涨,反映到CPI上,居住类价格对CPI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但是,房价与CPI的内在联系却是非常大的,这源于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即比价复归。所谓比价复归就是具有比价关系的不同商品的价格先后发生同方向、同幅度的变化,使比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各种商品之间的价值比例是商品比价关系的基础,但由于商品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不同,比价复归所引发的结果也不相同。

      比价复归大致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力量主导下的比价复归,比如,由国家定价的商品,政府一般要根据商品的价值和商品的供求关系来确定比价。一种是市场力量主导的比价复归,这是一种隐性的但非常强大的力量。各种商品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商品比价关系的基础,因为商品的价格背离其价值的幅度是有一定客观限度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房价与CPI的关系。

      最近十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全国不少地方的房价都翻了至少两倍以上,而在这中间,粮食价格基本上保持平稳,有几年的粮价甚至呈现下跌趋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房价与生产资料的价差越来越大,在内在回归力量作用下,房价与生产资料之间首先要实现比价复归,随即,在房价大涨数年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与粮价之间、房价与粮价之间的比价复归,最终引发了此轮粮食价格的井喷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粮价与房价实现比价复归的过程中,既有行政力量的促使,也有市场力量的推动。国家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多次被既得利益集团利用住房市场供应与信息的垄断优势予以化解。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量加大,但这部分扶持性政策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给化解。这实际上意味着,由行政力量所主导的比价复归未达到效果,随之,市场的力量在被压抑多年后突然释放出来,粮价大幅上涨。

      需要强调的是,粮价的报复性上涨与房价还有另外一种直接联系。房价上涨的根源在于地价上涨,我们知道,近年来,地价的涨幅远远超过了房价,地价上涨在直接带动房价上涨的同时,在土地上种植的农产品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同时,由于地价上涨过快,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以增加财政收入的动力变得非常强烈,大量土地被用于建造商品房,导致城镇土地快速减少。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可耕地也被部分用于建造商品房,这直接导致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缩减,这同样成为推动粮价上涨的动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丰收,这一推动粮价上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化解,但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它就可能与此前可耕地减少的因素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粮价上涨,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

      正是由于比价复归原理及以上因素,笔者早在2005年就撰文指出,如果房价持续暴涨势头得不到控制,粮价一定会有一个井喷过程,而且,一旦粮价步入上涨轨道,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回转。

      比价复归并不仅仅局限于房价与粮价之间,住房建设与五十多个行业密切相关,比价复归也存在于房价与钢筋、水泥等行业之间,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同样会拉动这些商品价格的报复性上涨。从而,加大我国抑制通胀的难度。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的房价刚开始出现拐点迹象,就有一些官员和学者站出来强调防止房价大幅下跌,这种试图人为终止房价调整的做法,不仅与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相违背,也容易使我们再次错过促使房价理性回归、减小通胀压力的机会。

      房价连续十年的快速上涨,吸引大量资金介入其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食利阶层”,他们屡屡在房市调控中设置障碍。但是,应该认识到,房价的过快上涨不仅拉动了粮价等众多商品的价格上涨,加大了通胀压力,由于房价远远高出民众的收入水平,正在制造出越来越严重的民生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坚定执行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促使房价的理性回归,都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只有房价理性回调,将CPI控制在一定区间内的目标才有希望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