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央行披露了2007年债券结算代理业务开展情况。这是自2005年6月债券结算代理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以来,央行第三次披露债券结算代理业务的年度信息。从三次公开信息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该项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呈现三个新特点
——总体上结算代理发展平稳。从代理开户数上看,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增长趋势有所放缓。从代理托管量看,也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势头。值得关注的是代理结算量和代理结算笔数,增势则更为明显。
——结算代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代理客户市场占比近80%,但2%左右的代理托管量占比又显示出代理客户并不是市场的主力军。
——结算代理发展不平衡态势依然突出。从代理客户数上看,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态势。如,2007年代理客户量超过千户的有2家银行(农行和招行),其代理客户总计约占全部代理客户数的一半。从代理托管量和代理结算量上看,也呈两极分化态势。
市场形势变化是主因
首先是市场形势发生变化。近年由于受加息周期影响,国内债券市场低迷,企业在债市中博取价差收入的难度及风险加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债券持仓量(托管量)和交易结算量。当然,一度繁荣的股市也分流了部分资金。
其次是社会上对结算代理业务宣传较少,结算代理更不为金融从业人员乃至企业客户所知,从而使得结算代理业务的发展速度变缓。
第三是许多代理行在开展这项业务方面仍存在着思想上或实践上的误区,使结算代理逐渐沦为边缘化。从结算代理诞生之日起伴随着的代理业务与存款业务冲突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不能构建新的盈利模式前提下,相对较低的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已不能吸引各行将注意力放在拓展乃至维持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方面。而理财品种的日益增多及其带来的丰厚的业务收益(如基金、理财产品、QDII等)对结算代理业务形成冲击。
结算代理任重道远
应该看到,在债券结算代理业务诞生后的八年时间里,债券市场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大量新的投资渠道可供企业选择。要改变结算代理增势趋缓、资金实力不强以及边缘化态势,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一是相关主管部门需加强市场调研,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必要时对制度本身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比如,对结算代理行实行分级管理,从相关政策等方面对级别较高的银行给与优惠和支持;实行准入、退出制度,引入更多的商业银行甚至是其他类型机构加入结算代理行队伍,以起到“吐故纳新”的作用。
二是各银行应加大对此项业务的重视程度和研发力度,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系统建设、行际协调管理、营销等方面加大力度,建立品牌形象,可以考虑将结算代理与债券经纪、做市商制度等协调起来,形成互补优势,壮大结算代理业务。
三是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正在为改善结算代理的市场环境做出努力,如加大对市场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与市场成员签署客户服务协议藉此完善和明晰结算代理业务中的法律关系等。签署协议的过程,也是代理行熟悉客户、整合客户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资料链接
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特有的一项制度安排,债券结算代理是主管部门为推动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方便其进行债券投资、培育机构投资者队伍、扩大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范围、促进银行间债市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该项制度起到了一定的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