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
总理的报告非常强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个并没有动摇,这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报告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货币政策的内涵。但是报告也提出,我们会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调控的节奏、力度,把握时机,我觉得这个绝对不应该理解为期望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克服经济当中的矛盾。因为放松货币政策不可能直接对经济的结构和产出产生影响,反而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在信贷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应增加债券的发行,让大企业去发债,把有限的信贷规模腾给中小企业来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
今年宏观调控关键问题是怎么样把握好调整的重点、节奏和力度。现在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改革开放以来前几次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有较大不同,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南方十几个省区严重的冰冻灾害,现在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相当数量的投入,包括信贷资金的投入,这个投入和全局防止通胀,控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增长的关系怎么把握好,因为很难想象对受灾严重的省市增加贷款增加额度,减少其他未受灾地区的贷款,实际操作很难。
目前相当一部分贷款难以按季度特别是按月来投放,现行监控商业银行信贷增长势头的方法要做适当的调整,还是要控制增量,进行半年期的观察比较合适。去年国有大银行实际信贷投放增长平均只有12%,低于全国增速,这样长期下去就有一个问题,即小银行贷款没有控制住,外资银行贷款增长更快,国有大银行的积极性可能要受到一定影响。要真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里所提的合理把握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的内容,有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许海:
货币信贷政策是需求总量的调控政策,其在调整结构方面作用有限,有可能成为扩大地区差距的因素,这一点应加以重视,如流动性过剩主要是东部沿海省市外贸顺差形成的,西部六省区2007年外贸顺差仅占全国的0.68%。
建议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搭配,如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还要完善有差别货币信贷政策,如信贷规模政策要向西部倾斜,存款准备金是否可以实施西部银行先缴后退等相关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洞庭水殖公司董事长罗祖亮:
温总理昨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关注市场经济中各种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同时加强上市公司管理,诚信经营。
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要抑制资产泡沫的上涨,但在具体贯彻落实中,要做到“有保有压”,尽量避免一刀切。在实体经济没有出现过剩的地方盲目调控,提高贷款利润,会增加企业成本。
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就要关注市场经济中要素市场的配置,核心内容是,让金融资源实现合理布局。(本报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