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区域震荡为何如此剧烈
筑底的过程折磨人
李志林(忠言)
尽管近期股市在窄幅整理,但不少中小市值股走势坚挺,俨然是大牛市走势,一批大盘蓝筹股则是轮番破位杀跌,俨然是大熊市状态。指数虽难离箱体,但单日经常出现长阴长阳,成交量不减反增,震荡十分剧烈。此何故也?
市场博弈对象发生了变化。2006年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最终做多机构大胜;2007年则是机构与普通投资者博弈,“5·30”前是普通投资者在题材股中取胜,下半年则是机构在“大象跳舞”中取胜。而随着巨额大小非解禁和再融资的需求,2008年变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与机构的博弈,实质上是对大盘蓝筹股估值的博弈。估值高了,大股东就趁机套现;估值低了,大股东就趁机拉抬股价后套现,博弈的主导方变成了大股东。这在银行股、保险股、地产股、资源股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而引发股指经常大幅震荡。
周边市场动荡不宁。由于美股近期大幅震荡,而周边股市主要看美股眼色行事,因此,近期越来越多的基金、机构和普通投资者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关注凌晨美股涨跌和A股H股的价差表,跟风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出现美股涨A股却不敢涨而美股跌A股也跟着跌的现象。
证券比率突破极限给市场造成硬伤。2007年年底,由于中石油、中国神华等一大批超大型蓝筹股上市,新股融资和再融资高达8000亿元,总市值一举达到32万亿,比2006年年底扩大了三倍,与GDP之比高达150%,超过了美国、欧洲和日本股市的水准。这种世界罕见的扩容大跃进显然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违背金融规律的,是与发展中国家新兴股市地位极不相称的,是连续5个月股市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鉴于今年大小非大规模解禁,如果再强调“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加快红筹股回归,恶性再融资,很容易将中国证券化率攀上200%,这种严重的供大于求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调,会使中国股市陷入像日本股市那样的长期熊市。
基金、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在投资偏好上发生激烈的碰撞。在从紧货币政策、巨额大小非解禁、再融资的压力下,游资、机构、普通投资者和部分基金纷纷抛弃银行、保险、地产、钢铁等周期性股票,转向高成长的中小市值股,坚持“九买九不买”——买小市值股,不买大市值股;买无增发股,不买有增发股;买无大小非解禁股,不买有巨额大小非解禁股;买有生育能力(股本扩张)股,不买“绝育”股;买高科技股,不买传统产业股;买高成长题材概念股,不买静态价值股;买增长率100%以上股,不买低于此水准股;买持续高增长股,不买增长率到顶股;买外延式成长性股,不买内生成长性股。这就导致指数低迷的情况下,题材股走势十分火爆。而多数基金尤其是新基金在大盘蓝筹股创新低、暴跌时,不时制造大盘股反弹,指数拉出长阳,希望吸引市场跟风。但大盘股的反弹难以持续,随后又引发指数更剧烈的动荡。试图将市场风格转换,却又难以转换,这便是底部剧烈震荡的又一原因。
新基金和空翻多机构做盘的需要。市场估值大幅下降,至2月底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业绩平均增长132.6%,大大高于市场预期。在大盘股中坐冷板凳的基金为了扑灭题材股的烈火,通过拉升大盘股制造指数震荡便是最好的手段。近期日成交量由一二月的600-800亿放大到1200-1400亿,便可透视出主力机构做盘的动向。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筑底的过程折磨人
桂浩明
经历了几轮大幅下跌之后,沪深股市进入了低位整理阶段,换言之就是开始构筑底部。从市场表现看,一方面成交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热点多变,股票的可操作性不强,短线很难获利。不少投资者面对大跌行情感到压力很大,现在大盘似乎在筑底,也有相应的个股行情,可在具体的操作上很不顺利,投资信心未免受到打击,感到很难适应。
其实,从市场操作的角度看,筑底行情本来就是很折磨人的。为什么?即便大家意识到现在股市在筑底,但需要多长时间呢?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如果这个底的级别比较高的话,理论上筑底的时间就会更长。与此同时,在筑底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大盘不会出现幅度较大的下跌,事实上,由于底部的结构往往很复杂,出现类似“单针探底”或者连续多条阴线排列的行情的可能也是存在的。所以,筑底的过程本身并不平静,这也是导致有的投资者在这段时间里并不认同股市在筑底而是感觉大盘还在继续走弱的原因所在。
结合当前的市场状况看,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政策的春风,这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鼓舞和安慰。与此同时,从不断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投资者看到的是业绩持续提高的现实。不管怎么说,这种趋势今年还是能够得到延续的。也正因如此,从估值的角度而言,不少股票已凸现出其投资价值,市盈率已明显下降,泡沫被大大压缩。这就使得一些投资者跃跃欲试,准备考虑逢低建仓。但反过来看,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依然制约着市场,中国平安高票通过庞大的再融资计划,使得其股票曾一度涨停,但还没等大家看清这究竟是利空出尽所导致的反转还是主力在“做秀”,其股价马上又跌了下来。这种令人费解的走势,只能强化投资者对此类品种的担忧与不满,弱化其入市的积极性。此外,目前市场热点转换得很快,操作上只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好不容易获得的收益再回吐出去,这就迫使大家只能频繁地进行短线操作来尽快实现收益的落袋为安以回避风险。对于大量并不适应这种操作的投资者来说,行情的涨跌不定无疑是一种折磨。
客观而言,从各方面的情况看,现在股市的筑底行情才开始不久,要真正完成还有不短的过程。对于投资者来说,只要在市场上继续操作,免不了会继续受到行情起伏不定的折磨。当然,换个角度说,这也是现阶段为实现投资收益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应该看到的是,前几年那种让大家买了股票就赚钱的行情是不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也不可能这样容易就获得。因此,要长期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就必须适应这种非单边运行的市道。现在更是要习惯筑底的行情,忍得住股市在反复构筑底部时对自己带来的折磨,且以乐观心态来应对。与前期的暴跌相比,股市现在已经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而在走完了折磨人的筑底行情之后,一定会迎来一轮蓬勃向上的行情。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行情已经跌出新机会
陆水旗(阿琪)
大盘已低调运行多时,在信心被疲软的行情逐渐消磨之后,人们已经把大盘调整的新目标修正到4000点以下。实际上,目前4300点的水平与人们心目中的调整目标3800点并没多大实质性差异,无非只是中石油、中国平安等几大权重股“跺一跺脚”的变化而已。因此,过度拘泥于上证指数短期的涨跌及其年线的得失,意义并不大。由于几大权重股对上证指数的绝对控盘,造就了去年三、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上证指数超强和超弱的现象,表明上证指数早已不能反映市场的全貌。如果操作上只看指数的表现,很容易陷入“左眼瞅着指数跌,右眼望着股票涨”的迷局中。
行情运行到目前仍呈现出结构性调整的基本特性,正因如此,目前4300点的估值水平已等同于去年的3000点,在指数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市场估值水平实现了软着陆。也正因为大盘调整是结构性的,在调整过程中,投资者仍能捕捉到许多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单凭这两点,就可毫无疑问地确认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行情在大框架上仍属于牛市调整的性质。
市场的估值水平通过调整下移,更通过年报陆续公布后公司业绩水平的整体提升得以“双降”,使得整体市场再度具备新的投资价值。新的投资机会也在悄然孕育中:一、以4个季度滚动计算的A股整体静态市盈率已下降到32倍,对应于2008年公司预期利润的动态市盈率已下降到不足24倍,金融、地产、黑色金属等行业的动态市盈率更是均跌破了20倍;二、年初以来增发的上市公司中有11%股价出现“破发”,出现批量“破发”历来被视为调整行情进入尾声的标志;三、截至目前,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130%,大大超过市场原先预期的水平。随着市场对一季度公司业绩增长预期的逐渐清晰,有助于市场重树投资信心;四、二月份开始陆续批准发行的一批新基金已开始进入建仓周期;五、大盘跌破4500点之后,投资者已明显感受到政策面的暖意,这意味着如果大盘继续下挫,将会涌现更多有力度的利好;六、尽管市场对“大非”规模性解禁较为恐惧,但解禁不流通已成普遍现象,这说明在“大非”的眼中目前的卖价还不太理想;七、继创业板之后,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预期正在不断增强,这对具有融资标的与权重标的双重功能的权重股有望起到提振作用。
虽然短期内大盘走势还会有反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月中下旬因诸多因素的逐渐明朗,届时行情有望转暖。从目前市场的相对或绝对估值水平、最新市场动态、时间周期看,下跌之后阶段性投资新机会正在逐渐形成。(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
好公司未必是好股票
王利敏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观念似乎已深入人心,然而近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好公司未必是好股票——最近一段时间让人大吃苦头都是那些所谓的好公司的股票,而在弱市中成为避风港、让人大赚其钱的恰恰是那些被公认为差公司的股票。究竟是市场错了,还是已深入人心的观念错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中石油。该公司被公认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但对于开盘48元追入的投资者而言,肯定是自去年11月以来股市中最不幸的人。如果48万元买进1万股,如今市值已缩水至22万元。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中石油是亚洲最赚钱公司这个事实。中国平安也是响当当的好公司,但该股自今年1月24日摸高149元后,至今已跌至67元,本周虽曾涨停,次日再度惨跌,自149元回调以来的买入者苦不堪言。与此同时,那些市盈率高达上百倍的题材股却让人屡买屡赚,不少先前被众多机构看成垃圾股的股票短短两个多月股价已经翻番。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首先必须承认市场总是合理的,在这个前提下,答案就容易找了。
第一、目前的行情是对去年下半年机构狂炒蓝筹股的矫枉过正。当时市场大炒大盘股、“中”字股,逢大必炒,唯大是炒,以致蓝筹股泡沫登峰造极。中国神华68元高开后连拉三个涨停,制造了狂炒大盘蓝筹股的“神话”,狂热的炒新激情必然使中石油上市一步到位,拉开了蓝筹股大幅调整的序幕。如今神华虽已跌到48元,但按其去年每股1.07元的业绩快报,市盈率仍高达45倍。中石油虽然腰斩至22元,但股价仍是其H股的1倍左右。看来即使是好公司,股价也不能透支。
第二、目前A股市场上的众多好公司仅仅是业绩好,它们对于持股者而言更多的只是重融资、轻回报。以业绩优良的中国平安为例,上市1年,投资者只得到每股0.22元的红利,如今一融资就是天量。所以,不能给予投资者丰厚回报的公司算不算真正的好公司,其实是很值得商榷的。轻回报、重融资导致的股价狂跌损失,无疑使投资者避而远之,这也许是连众多机构近期也不看好绩优大盘蓝筹股的原因所在。相比之下,绩优公司苏宁电器以及众多中小板企业屡屡给投资者高回报,导致其股价持续向上。
第三、好公司和差公司其实是在不断转换的。四川长虹曾是沪深股市第一高价绩优股,而今天的超高价股中国船舶几年前曾是股价只有几元的ST重机。谁能断定目前的绩优股和绩差股几年后不会互相换位?去年每股收益只有0.08元的冠农股份,如今股价高居80多元(静态市盈率高达1000倍),让投资者感受到资产注入的神奇力量。由此可见,好公司、差公司显然不该按静态市盈率来衡量。
第四、近段时间的市场热点在题材股上,这也是绩优股不涨、题材股大涨的重要原因。目前好公司难以成为好股票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目前题材股正处于上升阶段,绩优股正处于下跌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好股、差股之分,只有上涨的和下跌的个股。关键是该股处于何种趋势。
综上所述,好公司要成为好股票,一是股价不被透支,二是多回报少索取,三是业绩有持续性,四是处于股价的上升趋势中。
(本文作者为知名分析师)
中国平安再融资有感
文兴
1月21日,中国平安首次公布再融资计划,当天其股价就应声跌停。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当天卖出席位前十名中,基金席位多达8个,合计净卖出10.49亿元;买入席位前十名中,基金席位只有4个,合计净买入4.04亿元。那天上证指数大跌,报收于4914点,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指数为5180点,要知道早在公布再融资计划几天前,市场上已经在流传着这个消息,那时上证指数还在5500点一线。
100元的中国平安变成70元不到,至少是一大批股民的“心声”,但3月5日平安股东大会上所有的议案基本上都是以九成以上的赞成票通过,让质疑者目瞪口呆。要知道这也是股民的“心声”,只不过一个是100元以上的股东,一个是70元左右的股东。平安千亿再融资方案曾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媒体和有关部门都曾公开评论过。“恶意圈钱”一说也源于这些评论。看来市场是“健忘”的。
3月6日中国平安的行情太富有戏剧性了,当天中国平安跳空4.29%,以69.98元高开,向下稍作调整后开始上扬,成交量温和放大。随着大手买盘的介入,股价急升涨停。之后涨停板三度被打开,最终涨幅为7.87%,报收于72.38元。中国平安A股的总成交量达59.28万手,超过了前两个交易日的总和,是2007年3月1日其A股上市以来成交量最大的一天。3月3日31.2亿股“小非”解禁,中国平安A股流通盘的规模也由之前的8.05亿股猛增至39.27亿股,筹码猛增近4倍,欲拉升股价的资金在涨停板上展开激烈的厮杀,相当于之前一天交易的筹码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内匆匆过手。人们欲看看究竟是什么人急于买进中国平安,也欲看看是什么人70元附近急于变现?与他们在平安股东大会上的投票进行比较,笔者相信比较的结果会富有戏剧性,会不会是反对的人在买,而赞成的人在卖?
目前人们还不知道中国平安要这么多钱干什么?有人说现在海外资产便宜,赶紧用股民的钱去“兼并”去“收购”,总之是企业在扩张,是好事。笔者也相信今后中国平安的股价还会上百元,前景看好。但“圈钱”的名声在外,用于“兼并”,“收购”的钱又不是自己赚来的,能用好管好吗?中国平安的后面还有好多等待圈钱的企业。我们不免有些担心。
中国平安开了一个狮子大开口式的圈钱先例,笔者真心盼望中国平安能用好这笔钱。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