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场内影响力最大的板块——金融股在上周再度面临十字路口。新基金进入批复高峰似乎带来了资金面的阳光,政策面近期也是暖意融融,而平安再融资则成为市场一大心病。
金融股的市场表现也似乎照应了这种错综复杂、进退维谷的市场心理。基金未有大的动作,相反市场其他资金倒热心了起来。市场一直盼望的“行情拐点”究竟来临没有呢?
定海神针成了“搅海神针”
说金融股是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这话肯定没错。作为两市最大流通市值板块、基金长期持有的第一大市值行业。金融股自2007年工商银行上市后,就牢牢把握住了两市综合指数的走向。
尤其是前期招行、平保两大股票“大小非”解禁后,金融股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增强。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中,金融股的权重依然在26%以上。这尚且是在该板块连续超跌近5个月之后的状况。
目前,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前六大市值股票均为金融股:他们分别是平安、招行、中信证券、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目前,20余只金融股的合计流通市值达到1.5万亿元左右,占同期沪深300指数总流通市值26%。总市值超过7.8万亿元,占沪深300指数32%,沪深大盘32%。
而正是这个第一大行业直接带领了两市的下跌。沪市金融指数显示,自去年11月份以来,该指数连续下行,累计下跌幅度已经达到38.43%。其中,去年11月份跌幅最大为25.60%,去年12月份略有反弹后,今年前2个月份分别下跌19%和3.29%。3月至今依然是阴线收场。
“定海神针”成了名副其实的“搅海神针”。
基金未有大手笔补仓
如果不考虑基本面,仅从资金的角度看的话,本轮金融股领跌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基金组合调整产生的压力。
根据来自深圳证交所的统计显示,基金对于金融股的减持在12月份就达到高峰水平。换言之,在今年以前,基金的组合调整状况已经出现。
据业内透露,由于此前业内有相当部分基金在今年3季度末,选择金融股作为主要的攻击点,“超配”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当行业情况出现不确定性后,组合调整的力度非常大。而考虑金融股又是机构扎堆之地,这种决策经“群体效应”放大后,更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力。这个情况直到前两周才出现好转。
但同时,再融资方面的不确定性,则增加了机构在看多金融行业的难度。众所周知,再融资尤其是大额再融资对于市场的压力比较大。其较大的压力不仅仅产生在资金供需上,更可能因为存在大额优质的再投资机会,进而改变整个市场对于原有行业的估值。而这很可能是,目前场内金融股投资者都要面临的考验。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对投资者理念的考验。
而上周基金的补仓中国平安复牌后先扬后抑的表现,显示机构对于金融股的补仓是不积极的。
部分基金认定机会来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经有部分基金开始认为金融股存在一定机会,其主力是重视由下至上,且投资持有期较长的基金中。这个观点能否被行业接受尚待观察。
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杨典表示,对于目前场内的金融股来说,他的看法是短期不悲观,中长期抱有一定的乐观心态。不过,他也表示,浦银安盛价值成长非常注重行业的适度均衡,重仓行业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基金资产的15%,即便特殊情况下有所超出,也会尽量在较短时间将该行业的配置比例降下来。对于下赌注式的重仓一个行业的做法不会采用。
中欧基金则认为,目前金融股估值意味着较大投资机会。从业绩增长和估值角度衡量,现在的金融股经过连续下跌后,相对于其他行业已经被明显低估。比如招商银行和宝钢股份这两家公司目前按照2008年的盈利预测计算的市盈率都不高,其过去两年的业绩增长也都不错;放眼更长的时期,金融业的发展前景要明显强于作为周期性行业的钢铁行业。迥异的前景,相近的估值,就意味着更大的投资机会。他们甚至预计未来的6到12个月内,金融股的股价表现有很大的机会超越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