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广告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
  • 7:金融·证券
  • 8:广告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广告
  • A5: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6:上证研究院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大全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互动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评选
  • C15:基金·私募
  • C16:基金·人物
  •  
      2008 年 3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金融·证券
    券商打响规范不合格账户攻坚战
    07国债02周三终止上市
    “君得益”11日首次开放申购
    保监会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征求意见
    中国进出口银行
    牵头首例船厂预付款退款保函
    “打新”类理财产品投资需谨慎
    长江超越理财2号今日发行
    一职工挪用公款炒股获刑7年
    再推理财产品 长江证券欲造理财业务金字招牌
    东方锅炉将被调出相关指数
    中行预测上半年可能加息1-2次
    招商证券为都市女性理财支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打新”类理财产品投资需谨慎
    2008年03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呼涛
      ⊙新华社记者 呼涛

      

      近期,一些投资者发现曾经颇为“受宠”的“打新”类理财产品收益不甚理想,感到很是困惑。理财专业人士提醒,随着股市调整和新股发行状况变化,“打新”类理财产品逐渐显露风险,投资者不能盲目投资。

      哈尔滨王先生去年11月份买了某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当时几个购买过这类产品的朋友也告诉他,买打新股产品比银行储蓄或者基金“划算”得多。王先生兴冲冲地投入一些资金。转眼过去三四个月,细心的王先生算了算,收益不像广告宣传得那样好,甚至与定期储蓄差不多。

      理财专业人士分析,近段时间“打新”类理财产品收益降低主要有三个因素:首先,春节期间近半个月没有新股发行,冲淡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其次,参与“打新”的资金量越来越多,而新股的开盘价越来越合理,使得“打新”资金的收益率急剧下降。再次,是近几个月发行的大盘股相对较少,而小盘股多,靠大资金制胜的“打新”理财产品获利微薄。

      国际金融理财师李智海说,现在股市已进行了4个多月的调整,一些上市公司会选择更好的时机来发行股票,这可能会造成股票上市节奏减慢,从而降低“打新”产品的收益率。因此,投资者尤其是新入门的投资者要谨慎权衡再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