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晓舟
内地投行正向国际接轨
上海证券报:新修订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放宽了外资机构参股国内券商的范围,目前,部分外资机构频频与国内券商接触,合资券商队伍有望不断扩大。瑞信和方正证券的合资证券公司的申请也已经报批,随着更多合资券商的出现,您认为内地证券业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张利平:首先,会给券商的理念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变革。其中最大的冲击应该是投行的薪酬分配体系的变革。在国际上而言,投资银行家是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人。正因为收入高,因此吸引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我想今后投资银行业将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
此外,投行的管理、运作方式也会有所改变。因为毕竟国际投行的很多操作方法和本土投行的操作方法有所不同,我想随着更多合资券商的出现,国际投行会把一些专利技术和先进经验与内地同行分享,从而整体上使得内地投行的运作更加国际化。
上海证券报:您在做建行、工行的IPO 项目中,与不少的国内投行进行合作,您对他们总体印象如何?
张利平:这几年,内地的投行发展很快,投资银行家的素质不断提高,而且运作也逐步向国际接轨。更可喜的是,内地很多投行,尤其是大投行,有一种开放和学习的心态,从来不固步自封,很容易接受和学习国际上最新的一些做法。对于新事物,不抵抗、不保守。我在做很多项目中,与内地投行的合作,可以说非常愉快,没有什么可以抱怨或者挑剔的。
A+H模式出现有三大启示
上海证券报:在做那些大项目的时候,比如工行的A+H项目,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利平:一开始谈A+H的时候,有一些外资银行对此很狐疑。一是狐疑内地市场的承受能力,当然狐疑的背后也是担忧若是一半发行A股,能够拿到的承销费用要减少。因此A+H的成功,说明内地证券市场作为一个融资平台,对内地大型企业的作用得以展现。以前,大家都认为大的IPO项目,必须要依赖海外市场来承担,而A+H则充分表明了内地证券市场的筹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地证券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性。
第二,A+H的出现,对国际投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国际投行做内地企业的上市业务,只要懂香港、纽约或者伦敦的交易规则和法律法规就够了,现在他们还必须要真正深入了解内地市场的监管、审批要求。
第三,A+H模式的出现,对中国企业来讲,增加了新的融资模式。一次IPO项目,同时得到外币和人民币,两个市场同时进行交易,对企业有很多正面效应。因此可以说,A+H是内地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内地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证券市场的人为政策影响应该逐步淡出”
上海证券报:您虽然一直在外资银行工作,但是您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每一步发展,您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张利平:首先,中国证券市场要进一步法制化,逐步减少政策和人为的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依靠法规和机制来运行市场。当然,对于刚刚起步的证券市场,政策的影响和干预是免不了的。对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人为政策影响应该逐步淡出。
其次,应该丰富中国资本市场产品,让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如果投资品种太少,巨量资金拥挤在一两个产品上,将会酝酿较大风险。股票的风险相对较大,债券和固定受益证券等风险相对较小。
第三,迅速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扩大金融从业人员的队伍。这种培训,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培训,还包括政策和法规上的培训。比如在瑞信,对每一个员工,也包括我,必须每年都花一定的时间学习新的监管条例,参与内部的培训课程。此外,还有不间断地对新的金融产品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