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国际农业何以陷入两难困境
    “全程直播”
    是听证公开的最好形式
    新追诉标准将重塑资本市场利益制衡机制
    印花税制度创新能带来各方利益最大化
    轻税减费能否作为遏制房价的利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追诉标准将重塑资本市场利益制衡机制
    2008年03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吕青
      漫画 刘道伟
      ⊙吕青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正在考虑推出《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对五类证券犯罪的追诉标准予以明确。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致使上市公司损失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等五种情况,将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立案标准,直接负责人、责任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对照以往的案例就会发现,如果新的证券犯罪追诉标准正式执行,就能够真正做到莫伸手,伸手就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效果。

      从新标准来看,所有规定都体现出一个特点:严厉。如有关大股东致使上市公司损失150万的规定,不是按照比例来计算而是依照绝对数额为标准,这断绝了那些资产规模庞大上市公司的后路,即在他们损失数额较大而可能由于比例过低而免责的情形,有利于上市公司利益的保护。

      新标准有利于打击犯罪。比如,有些大股东将劣质资产出售给上市公司牟取暴利,致使上市公司遭受损失,这种“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其他资产”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169条的规定,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这种交易行为往往会因为中小投资者的举报而暴露出蛛丝马迹,并将受到严惩。

      但是,新证券犯罪追诉标准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打击证券犯罪,而在于对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构筑起一个刚性的严厉的制约机制,这有利于促使他们严格守法,维护上市公司的利益,避免使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遭受侵害,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利益制衡机制的建立。

      这一点在“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中体现得尤其分明。该罪名起源于《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公司高管人员对公司负有忠实和勤勉的义务,违背忠实义务就是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背信行为,它特别强调了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是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价值准则在法律上的确认。它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是:一个人无论是受雇于(或受托于)政府还是公司抑或是个人,都应当忠实地处理他人托付的事务,不得破坏与雇主(或委托人)的信任关系、恶意损害雇主(或委托人)的利益。

      虽然《公司法》中确立了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上市公司负有忠实义务,但所涵盖面有限,其他许多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背信”行为无法受到惩处。这一缺陷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上市公司忠实义务的建立。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对六种客观行为的描述,足以涵盖目前所知的《公司法》未涵盖的背信行为,这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高管对上市公司的忠实义务,有利于减少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案件的发生。

      除此,新的证券犯罪追诉标准还具有更积极的意义。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过去的一些犯罪动机主要是围绕一个“利”字展开,新标准的严厉规定,及对五类证券犯罪的追诉标准的细化和明确,不仅意味着违法犯罪成本的大大提高,同时也意味着违法犯罪难度的大大提高,而这正是刑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旦违法犯罪风险大于收益,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会通过全力以赴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来获取收益——这相当于为上市公司高管努力打造优秀公司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因此,新的证券犯罪追诉标准不仅意味着证券犯罪行为将受到严厉惩处,也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契机。当然,对于一些规定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比如,把大股东承诺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未能兑现的行为,也列入“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等,有利于促使上市公司变得更为诚信,这有利于提高整个资本市场对投资者的信心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