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作为CPI先行指标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2月份再次创下3年来的新高。至此PPI已连续第七个月出现上涨,1月份曾增长6.1%。
专家认为,PPI维持涨势,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内需依然旺盛,二是受国际原油、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将给已经在快速上涨的消费品价格指数带来进一步上涨压力。
未来PPI上行压力仍较大
2月份PPI同比上涨6.6%,主要跟原油、煤炭和钢材等上游产品的出厂价格走高有关,据统计,2月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5%,原煤出厂价格上涨19.4%,普通中型钢材上涨29.6%,普通小型钢材上涨27.8%。
中信证券分析师陈济军指出,从统计数据来看,越靠近上游的产品增幅越大,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涨幅高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涨幅,后者的涨幅又高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涨幅,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的内在需求比较旺盛。
有专家表示,PPI未来的涨幅将更高,继续上行的可能性要大于下行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并没有大幅回落的迹象,同时由于美元弱势,国际油价可能继续创出新高,煤炭价格短期内亦很难下跌,另外,国内资源、能源、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也在走高,综合因素决定了PPI上行压力很大。
PPI高企将推高CPI
自去年7月份以来,我国PPI涨幅就保持了不断加快之势,业内专家都表示了对PPI推高CPI的担心。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农产品价格上涨向加工食品价格传导的趋势会持续下去,预计从目前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中国国内物价上涨形势会高于预期。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近日表示,受今年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雪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今年2月份的CPI涨幅可能超过1月份的7.1%,再度创下11年以来的新高。
今天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月份CPI数据。有专家预计,2月份CPI涨幅可能达8.1%,也有专家预测为7.9%。从预测数据来看,2月份CPI再创新高几无悬念。
流动性过剩难获根本性缓解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林朝晖认为,去年以来农产品推动CPI上涨、工业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的格局目前已向农产品和工业品互相传导、扩散上涨的方向演化,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仍较大。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昨天表示,中国当前通胀压力的高企,与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货币供应持续猛烈增长密切相关,钱多了,东西就涨价了。此前业界比较赞同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的说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朱敏也认为,由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难以根除。
从外部因素来看,在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转移格局下,我国加工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导致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迅速扩张。从内部因素来说,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发展模式,致使内需不足,大量产品只有出口海外,商业银行通过结售汇业务获得大量人民币头寸,加上储蓄存款的强劲增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明显过剩。
朱敏指出,这些形成过剩流动性的因素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变化,流动性过剩也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