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
1月份的价格比较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的“翘尾”因素影响,再加上1月份雪灾的影响。所以进入下半年以后,“翘尾”因素影响大大减少了,再加上我们抑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开始发挥作用了,所以全年实现我们提出的4.8%的调控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
当前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好从紧的货币政策,注意把握节奏、重点和力度,把全年CPI控制在4.8%左右完全是有可能的。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
PPI涨得比较快是出乎意料,CPI肯定是要“翘尾巴”的,不会那么快下去的,PPI还需继续观察。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CPI同比上涨8.7%看起来很高,但是大可不必这么紧张,因为很大程度上讲这是一个统计上的现象。因为8.7%是以今年的2月份与去年的2月份进行比较,可是去年的2月份物价还没有涨起来。去年一年的价格上升主要是来自于去年下半年的物价上升。所以把今年经过了近1年物价上涨后的2月份的数据跟去年2月份相比,肯定是很高的。此外,2月份有特殊情况,包括春节和冰冻雨雪低温的影响,影响了交通、影响了供给、分配,所以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也不奇怪。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
雪灾和春节因素推高2月CPI至8.7%,食品价格仍然是CPI主要推动力量,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亦有所抬头(上月1.5%)。目前食品价格比2月份小幅回落,但由于3月份CPI“翘尾”因素高于2月份,预计3月CPI将达8.1%-8.5%。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林朝晖:
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3%,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提高0.1%,并创出本轮经济周期以来新高,其中烟酒类、居住类价格涨幅相对突出,衣着类价格则继续保持季节性下跌。尽管非食品价格涨幅仍较温和,但从食品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传导压力来看,其后续仍存在上行空间。
从未来物价趋势来看,由于对2月份食品价格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蔬菜价格目前已开始季节性回落,因此食品价格可能暂难继续冲高,非食品价格则可能继续渐进上行,初步预计3月份CPI应难再创新高。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
2月份CPI同比增幅从1月份的7.1%进一步升至8.7%。高盛中国经济学研究团队认为,2月份通胀的升高与雪灾有一定关系。高盛认为政府可能会综合运用一系列调控手段(如小幅加息,更大幅度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对商业银行放贷和外汇资金入境的控制,以及允许人民币在近期内加快升值步伐)来控制物价上升压力。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目前粮食生产在增长,农民养猪意愿也比较高。我认为,从第二季度开始,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物价上涨还是有下降的可能性。目前更多的担心在于,在食品价格下降的同时,非食品价格是否会出现上升态势。我们预测2008年全年CPI上涨目标为5%,略高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预期。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加息并不能解决食品上涨的问题。在缩小通货膨胀和存款利率之差的方面,短期而言加息会有所帮助。总的来讲,我们预测今年上半年央行会采取一次加息政策。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