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当前中国经济的各种表现,与10年前的情景,有三方面惊人的相似性:都面临着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都面临着某些重要的经济临界点的变化,都面临着物价上涨的压力,假如中国经济能够调控得好,把握得好,则仍有极大的机会保持高速增长,从而在美国经济下滑时,加快走在世界经济前列的步伐。这可以说是一次战略性的机遇。但如果把握不好,则也有可能失去这一轮高速增长的势头。当前政策调控的机会之窗仍未失去,政府应该抓住两会召开的时机,向市场吹吹暖风。
2007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充满着不确定性。这种情形与1997年、1998年时的情景有惊人的相似性。
第一个相似性,两者都面临着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总体趋势是不断恶化,并且其恶化程度可能远远超出事先想象。1997年时,亚洲金融危机会如何演变还不能完全看清楚,此后的恶化情形则超过了预料。当前,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导致的全球经济恶化趋势究竟会演变到什么程度也还不能完全看清楚。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最终蔓延成了亚洲金融危机,进而对全球经济造成深重影响。美国这场次贷风波也会是这样,2006年底刚开始时人们还不以为意,但几个月下来,美国经济迅速变糟,现已确认衰退迹象,其恶化趋势已经远远超出了去年秋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决定时所估计的程度。虽然美国经济衰退会否引发一场全球性衰退,各国经济学者仍有争论,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看,我们宁可将事情看得严重点以便未雨绸缪,总没有坏处。
第二个相似性,就是两者都面临着某些重要的经济临界点的变化,因而经济运行事实上是走在十字路口。1997年,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已经持续了4年,因为政策的效果是逐渐显现的,至这一年的年末经济实际上已进入了掉头向下的临界点。投资和消费的心理在这一年也进入了某个临界点,人们的信心和预期已经改变,只要稍有风吹草动,经济就会掉头向下,这是另一个重要的临界点。事后证明,人们的信心和预期是对经济影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2007年以来,本轮宏观调控刚好也已经持续了4年,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显然也进入了某个临界点。比如,目前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已由2005 年的5.31%提高到了7.83%,提升幅度达47.45%,利率水平也已达到某个临界点。不少购房人开始选择提前还贷,说明市场已对贷款利率感到不能接受。如果继续加息,则观望中的房地产市场随时有可能变局。
此外,还有不能忽略的一点,2007年以来,世人还看到“中国制造”也正处于某个临界点,据报,已经有1300多家企业撤出了珠三角,表明至少劳动密集型的一些制造业如今生存环境已经非常严峻。再就是,房地产业亦正处于某个临界点,由观望进而出现一次调整的可能性已经高达70%(香港房市拐点出现在1997年,此前从1954年算起有过5次大调整)。由于房地产是目前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至30%左右,因此,房地产业一旦出现调整,那可以预料中国经济也必将掉头向下。
第三个相似性,就是物价的压力仍然在指数上彰显,致使政策导向很容易出现迷惑,难以灵活调整。1997年,CPI高达6%,这使得全社会尤其政府仍将关注的焦点锁定于物价,中央政府也因此决定了继续从紧的政策取向,并向全社会全力释放这一信号,由此导致的调控结果就是,整个市场的信心和预期逆转,最终良好的增长势头失去,经济陷入到长达数年的通货紧缩之中。2007年,物价增长幅度高达4.8%,并在今年2月持续攀升至8.7%的高位。物价的高企及屡创新高,有很多原因,例如农产品价格的生产周期及国际市场的传导等等,但除了学者,人们通常不会去管这些,只会巴望物价尽快回落,为此可以不惜一切,这样一种社会心理很容易误导当局继续实施并强化“从紧的货币政策”,并在其他政策上采取从紧的措施甚至更加勒紧缰绳。然而,如前所述,当前的社会信心和预期同样处于某个临界点,完全有可能发生逆转。因此,从紧的政策如果把握不慎,将会使中国经济失去高速增长的势头。
由上述三个惊人的相似性可以推断,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上。假如中国经济能够调控得好,把握得好,则仍有极大的机会保持高速增长,从而在美国经济下滑时,加快走向世界经济前列的进程。这可以说是一次战略性的机遇。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则也有可能失去这一轮高速增长的势头。这样的事,1998年已经有过一次了。
当前,最需要警惕的是重蹈“1998年覆辙”,那就是政策的应对缺乏灵活性,反应滞后,最终使得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行情戛然而止。从这个角度讲,当前政策调控的机会之窗仍未失去。政府应该抓住两会召开的时机,向市场吹去暖风。虽然不见得马上调整政策,但的确有必要通过政策的暖风稳定国人对市场的预期和信心。从这个角度讲,我以为,目前的调子似乎过于强调物价的稳定,提出的增长目标也似乎过于保守,给市场的感觉仍是暖意不够。
或许,现在是再思调控政策并适时调整风向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