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涂艳
20万,50万,100万,随着业绩的积累和银行理财机构的配置需要,这个精明的上海女孩一步步地攀登着自己的职业阶梯,上海建行卢湾区支行理财经理何隽怡热情地向记者将她的职业经历娓娓道来:
原本会计专业毕业的何隽怡在毕业进入银行后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个金部门,“能成为一位理财经理我很开心,替不同层次的客户制定理财方案是我的兴趣所在。”作为一直看好中国理财市场的普通人,她常常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分析问题。“以前,我们理财经理只能背负着销售任务给客户推荐产品,本质上和销售没有区别。但是客户是经过长期积累的,如果由于某款产品不适合特定的投资者而让我们丧失了客户是我们自己也很痛心的。”
这也正揭示了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和设计现状,在产品“零收益”风波之后,理财经理被推到了矛盾的风口浪尖。“每每此时,关于销售产品时没有尽到合理提示义务而对我们理财师的指责就会让我心急火燎。”“作为理财师,能够更加专业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建议和规划是对我们更高的要求,将理财部门按层次划分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今后理财产品超市、理财中心、高端财富管理中心和私人银行都有渐渐被明确化的趋势。”虽然关于贵宾客户不用排队之类的争议不断,但是何隽怡认为这正体现了一种市场化特征,这也应该体现在理财服务上。“让理财经理拥有足够的精力服务于自己所辖的客户会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并产生良性循环,让客户群发生连环放射效应。”何隽怡补充道。
当谈及银行理财产品前后台配合问题时,这位理财经理表示出了无奈。由于研发部门为了提高产品的可信度和收益水平,往往会在说明书中呈现出较为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投资机构说明,而在推介产品时,理财经理又会无奈地遇到投资者的质疑。“一般投资者会直接问你某款产品的收益率是多少,这样一方面我们很难解释,即使你事先说明产品给出的都是预期的收益率,如果到期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投资者还是会有所不满。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投资者的盲目性,正由于投资者普遍片面关注收益率,银行才会‘投其所好’,在产品宣传上过分夸大。”
投资理财需要理性,切忌盲目跟风,这是这位从基层一步步向上攀登的理财经理的肺腑之言。“毕竟,理财是在用自己的钱投资,别人所谓好并不一定就是合乎自己需要的。”
在谈到理财师评选活动时,何隽怡表示了很大的支持,“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举办的这个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对我们理财师、理财产品和理财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很多投资者也可以借次机会提升自己的投资意识和素质。”